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2-0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赵德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威宁县打造贵州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加强对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持续跟进重点招引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情况,积极支持包括风电装备在内的其它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力度支持本土新能源企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级各部门围绕“3533”重点产业集群奋斗目标、加快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业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培育,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一是印发并实施《关于印发2023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计划的通知》,从推动工业企业入规入统,强化政策资金奖励,加强服务指导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及早入规入统,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对年内认定的新增入规工业企业,省级资金给予20万元入规奖励。二是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围绕各市州主导产业,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全力打造以创新型企业为基础力量、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力量、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核心力量的梯度培育体系,今年以来,已认定第一批创新性中小企业50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2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户。目前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84户、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户。三是以市场牵引为发展导向培育发展风电装备产业,省能源局结合全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对全省集中式、分散式风电新建项目以及低效风电场改造项目风电装备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同时,依法依规前提下,在新能源项目可研、设备选型、核准备案、项目建设等环节指导项目单位同等同质条件下,就近就地选用省内生产设备。

  二、在资源配置上向新能源企业倾斜

  我省风光资源分别位于全国第四类、第五类资源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实现了快速发展。2021年以来,省能源局相继出台了《贵州省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省能源局关于持续营造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的通知》《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分布式光伏发展工作的通知》,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贵州省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范我省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强科学谋划布局,加大项目储备,规范管理项目建设,截至4月底,全省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达到2409万千瓦,其中风电665万千瓦,光伏发电1744万千瓦。在《贵州省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全省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市级、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在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指导下,做好本地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市级能源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制定本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并上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省级能源部门将指导市州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发挥地方主导作用,科学规划,落实资源、土地、生态、并网和消纳等条件,规范开发秩序。

  三、省级层面对新能源装备企业予以资金扶持

  为推动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我省陆续出台《支持新型工业化若干财政政策措施》《省级财政支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明确通过专项资金、基金等方式支持新能源制造企业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明确提出,依托我省能源优势,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输变电、用户端设备及电网安全运行系统、能源路由器、特种电线电缆等发展,带动产业链延链补链。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动能基金都明确支持具有发展前景、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贵州省中小企业信贷通管理办法(暂行)》也提供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融资模式,主要支持合作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支持。我厅将持续用好专项资金、基金及中小信贷通,支持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厅统筹用好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动能基金、中小企业信贷通、工担公司、工投公司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工具,支持了一道长通等能源装备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支持威宁县聚焦主导产业,围绕“一图三清单”,做好重点项目谋划,招引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实施,推动新能源装备成链发展,支持将威宁县打造贵州省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27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杨娟;联系电话:0851-88668113)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gzdt/dbgz/yajy/202412/t20241203_861696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0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2号建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