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法治 > 正文

人大监督助力 非遗弦歌不辍 文化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4-12-0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2011年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为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夯实法治根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中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列入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检查。

  在9月13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相关改革任务精准落实到非遗工作中,在法治轨道上推动落地见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依法履职意识,全面落实政府保障责任,加强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和支持力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活力,以更高标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实施。

  2024年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监督工作

  我国是非遗大国,生活中,处处可见非遗。无论是美术、曲艺等艺术形式,玉雕、刺绣等精工绝艺,还是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非遗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如今,中国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一直十分关心,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赞。跟随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非遗”足迹,如同打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源远流长的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非遗传统技艺之一。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察调研,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情况。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玛纳斯》,在新疆传唱千年,历久弥新。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潮绣、潮瓷、潮剧、潮州菜……古城潮州拥有丰富非遗资源。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非遗保护和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展现昂扬自信的时代风貌,绽放璀璨绚丽的时代华彩。

  2024年,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以人大监督助力非遗弦歌不辍、文化薪火相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文化方面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推进文化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蔡达峰、何维、铁凝任组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雒树刚任副组长。5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执法检查工作。此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先后赴海南、陕西等地开展调研,为执法检查做好前期准备。

  今年5月至8月,执法检查组分为4个小组,先后赴山东、山西、福建、广东、吉林、云南、内蒙古、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开展实地检查。同时,委托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南、四川、贵州、甘肃等8个省(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紧扣法律聚焦重点 全面检查实施情况

  作为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5个方面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责落实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情况等。

  赴地方检查时,各执法检查小组紧扣法律规定,聚焦检查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全面了解各地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

  5月21日至24日、7月10日至13日,郝明金副委员长率执法检查组赴福建、内蒙古开展实地检查。检查组听取省(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并座谈交流,深入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小镇、博物馆、学校等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并开展随机抽查,以法治力量推动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

  郝明金强调,要压实政府责任、加强地方立法、抓好普法宣传,不断完善非遗法律制度体系,确保法律规定落地见效,筑牢非遗工作法治基础,扎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有效实施。要深入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增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使非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5月12日至17日、6月30日至7月5日,蔡达峰副委员长率执法检查组赴山西、吉林开展实地检查。检查组召开座谈会听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以实地检查、抽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文化馆、博物馆、文化产业园、学校、基层社区等单位开展检查。

  蔡达峰指出,要坚持法治引领、强化法治思维,全面压实政府法定职责,加强地方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聚焦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着力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不断增强活态传承与传播能力,积极拓展非遗合理利用空间,助推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

  5月8日至12日、8月22日至29日,何维副委员长率执法检查组赴山东、新疆开展实地检查。检查组以实地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非遗展示中心、古城古镇、非遗馆、文化产业园、学校等,详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实施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何维强调,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围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压实政府法定职责,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要聚焦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着力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推进非遗合理利用,以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推动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

  6月3日至7日、7月8日至12日,铁凝副委员长率执法检查组赴广东、云南开展实地检查。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古城古镇、博物馆、非遗工坊、企业、学校等单位进行检查。

  铁凝指出,法律实施机关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工作,进一步学习宣传好、贯彻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特别是要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落实到位,切实把法律制度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非遗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非遗保护理念持续深化,非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我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2022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古族长调民歌”、“送王船”等联合申报的项目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体现,“中医针灸”、“太极拳”等项目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深入一线研究问题 切实提升监督质效

  检查组看到,各地精彩的非遗展示、精湛的非遗技艺、精美的非遗产品,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杂技到书法、木雕、瓷器、刺绣等,充分彰显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非遗保护职责如何更好落实?非遗名录体系建设还存在哪些难点?怎样更有效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走基层、访民意、察实情、提建议,检查组把依法检查同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扎实开展监督工作。

  福建省创新方式方法活态传承、发展非遗,让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中瑞剧坊内,沉浸式闽剧通过互动方式让观众成为演出中的“参与者”。在福建省各个历史文化街区,剪纸、木偶戏、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非遗项目现场表演,人气爆棚。

  检查组充分肯定福建省在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实施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分析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议,包括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推进政府非遗工作的目标责任量化考核,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凝聚非遗工作强大合力等。

  在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琴声浑厚悠扬的蒙古族马头琴、栩栩如生的刻瓷、韵味独具的金银器皿和巧夺天工的掐丝珐琅,一件件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无不体现着内蒙古的丰厚文化底蕴和坚实传承。

  检查组建议,应深入挖掘非遗价值,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生产生活,发挥好代表性项目生产性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彝医药、彝绣、剑川木雕、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云南非遗绚丽多彩,独具特色。云南省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实施,着力在非遗资源调查、非遗展示、传承与传播、合理利用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实践出不少非遗保护“云南经验”。

  “守正创新,才能积极拓展非遗合理利用空间。”检查组提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有效保护前提下,进一步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充分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更好展现时代魅力。云南要充分发挥区位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加强非遗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使非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黄河奔流,生生不息;巍巍太行,壮美天下。山西不仅有大山大河之形胜,更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宝库。老陈醋、刀削面、闻喜花馍等非遗食品令人回味绵长;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介休琉璃等非遗工艺品在岁月沉淀中流光溢彩;稷山高跷走兽、晋南锣鼓、晋剧艺术等非遗表演历久弥新,在代代传承中依然打动人心。

  检查组强调,要加大非遗研究和传播普及力度,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拓展非遗传播渠道,支持和鼓励非遗进校园,积极探索非遗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相结合,在可持续利用中实现保护传承。

  朝鲜族农乐舞、长白山满族剪纸(并入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积极推动非遗进中小学校园……吉林省非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表现了非遗传承生生不息的文化自觉。

  检查组建议,各级政府要依法把非遗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对东北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非遗工作在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要给予更多支持。

  针对执法检查方案中列出的具体问题清单,检查组在检查中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法律实施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法律实施的建议,督促有关方面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落实法定责任,力求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助力文化繁荣兴盛

  此次执法检查邀请72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相关活动,与20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面对面互动交流,还运用随机抽查、第三方评估、网上问卷调查等创新方式,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繁荣兴盛。

  鲁绣、泰山皮影、渔民号子……山东是非遗大省,文化底蕴厚重。山东省深入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大力扶持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等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创新策划“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推动非遗传承融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刘莉莉参加了在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她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执法检查,了解到山东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对照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目标任务,对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共同推动解决。

  检查组建议,要创新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方式,培育认定更多的中青年传承人,增强非遗传承活力。建立健全区域保护协调机制,推动非遗传承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以非遗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东省扎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强粤剧等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加强醒狮、龙舟、粤绣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大力推进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检查组感受到根脉深厚的岭南文化焕发的新活力,并在广泛听取民声后提出建议,要健全完善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加强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配强市、县两级非遗保护专业人才,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非遗保护工作实际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古老技艺世代相传,不仅生动讲述过去的故事,也一丝一缕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全国人大代表罗丹、王悦分别参加了在广东和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他们举例说,从广东潮汕地区传播中国歌舞文化的特色民俗英歌舞,到云南展现匠人超凡绝伦手艺并深受游客喜爱的“乌铜走银”工艺品,都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鲜活见证。

  代表们告诉记者,今年适逢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开展执法检查正当其时。要以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推动更好地学习宣传好、贯彻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昆曲凄美婉转,秦腔苍劲高亢,河北梆子慷慨激越,侗族大歌和谐优美,川江号子抑扬顿挫……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更是美好生活的丰厚滋养,展现新时代文化万千气象。如今,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进一步推动非遗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非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将绽放出愈发璀璨的光芒!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2/t20241203_4413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下一篇: 激活非遗融合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