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自2021年6月1日施行以来,乡村振兴促进法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制图/陈玉叶 深化法治理念 推进依法行政 2021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时节,全国各地纷纷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气氛热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乡村振兴促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乡村振兴促进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是贯穿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一条主线和根本原则。法律实施一年来,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这项伟大事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本着我们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制定的。”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党支部书记庞强说。 立法不易,重在落实。法律即将实施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5月27日在京举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栗战书委员长出席座谈会并指出,实施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各级人大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 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担负起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实落地,确保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制图/陈玉叶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法治顶层设计,制定《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总目标和要求,对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法治作出部署,确立相应对策措施。 多管齐下,农业农村部同步推动动物防疫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并配合立法机关加快粮食安全保障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制修订进程。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显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农村部为农业重点领域构建完备制度保障。 制修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为更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农业农村部加强规章、规范性文件配套完善工作,并开展涉及长江流域保护、行政处罚内容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 同时,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确保“红头文件”规范化。记者从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中了解到,这将防止无法律依据增加部门权力、减损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违法设立行政许可事项等问题发生,从源头杜绝违法文件出台,守住依法合规底线。 强化执法力度创新普法方式 2021年6月4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第4天,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共同交流执法工作改革经验。 安徽省马鞍山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设立综合科、执法监督科,针对长江刀鲚非法捕捞专项整治、春耕春防执法等重点工作集中专职力量; 湖北省武汉市完善跨部门执法协作配合机制,与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协作,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推进信息共享、案件协查工作…… “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力度,练就执法尖兵。”据《农民日报》报道,2021年全国各地相继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执法人员通过模拟办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角逐,以比促学。 据统计,2021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累计出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445.28万人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0.46万件,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43亿元。农业农村部印发30个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和10个指导性案例,公布第三批90个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和30个示范单位,示范引领执法能力提升。 农业农村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开展种业执法监管活动,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江禁渔、动植物检疫等重点领域进行执法工作。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显示,贯彻落实法律规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锚定重点领域,精准部署执法工作。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一年间,农业农村部共推动3项新取消行政许可事项落地,将“动物检疫证明”“农药登记证”等9个许可证照纳入国家电子证照标准编制范围并公布实施,并新增11项全程电子化行政许可事项。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为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法治环境,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进乡村法治宣传工作,一批特色普法宣传活动和阵地相继涌现。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全国各地采用法治文艺节目展演、法律咨询服务、法治民俗作品展示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非常接地气、润人心。据《农民日报》报道,有的乡村打造法治文化墙、法治长廊、法治公园等普法阵地,让农民群众在沉浸式交流中学法用法,在观赏游玩的同时接受法治宣传教育,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制图/陈玉叶 加强司法保障推进部门协同 作为“三农”领域的根本大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 人民法庭处于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是人民法院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把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系统集成智慧法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为切实加强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部门在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中的协作,深入推进“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以“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部门加强司法救助协作”为主题联合发布10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联合发布的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突出了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中依托与乡村振兴部门建立的救助协作机制,及时启动救助程序,积极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进行综合帮扶的特点。 此后,为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加强涉农检察工作,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发布一批以涉农检察工作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 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组织部门注重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和协商、村务公开等制度机制,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宣传部门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执法力量日益壮大,普法创新不断显现……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一年来,为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起到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206/597a32329f9e48a1b60f632be68a494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