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立法工作 > 正文

夯实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科技支撑

发布时间:2022-06-1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施行20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对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执法检查。6月6日至1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率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技术普及法执法检查组对新疆进行检查。

  从东疆、北疆到南疆,从城市、社区到乡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场馆、基地到企业,6天时间里,检查组对区市县乡村博物馆、科技馆、科学院所、科普教育基地、学校、企业等开展了实地检查,多渠道了解新疆科普工作的成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执法检查工作基本覆盖科普工作主体和各类型科普设施,兼顾各群体科普工作。

  有亮点、有成效、有不足、有困难。从执法检查情况看,科普法施行以来,新疆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提高科学素质服务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贯彻落实科普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科普工作关键是基层,落点在基层,因此,执法检查组将检查重点也选在了基层。

  6月8日,检查组一行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下和力克村。

  一年前,2021年6月,村里的科普馆建成开放,这让村民们兴奋不已。开馆后,4年级小学生热比耶·买合木提成了这里的“常客”。每次来这里参观体验,他都有一种舍不得离开的感觉。他开心地说:“没想到,我们村也有了和城里一样的‘科技馆’。”

  这里的讲解员介绍说,科普馆投入使用以来,组织干部、群众、学生等参观学习,实现全覆盖,接待参观共400余场、4300余人次。

  同样感受到科普带来了幸福感的,还有尉犁县阿克其开村的村民们。阿克其开村科普馆占地面积230平方米,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引人注意的是,在这所科普馆里,有维、汉两种语言的图文视频,互动式地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第一次看到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的科普形式,村民们大为震撼,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村民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小小的村级科普馆释放出了科技的强大力量。

  “2021年3月以来,我们在巴州试点开展乡村科普馆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巴州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117个乡村科普馆,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光强介绍说,在巴州的示范带动下,全疆各地已陆续启动乡村科普馆建设。截至目前,全疆已建成乡村科普馆138个,在建或正在筹建的有113个,累计接待群众240余万人次,乡村科普馆已成为农村群众身边的“科技馆”、乡村振兴的“孵化器”和文化润疆的“大舞台”,深受村民们欢迎。

  但从地域发展看,新疆的科普工作仍处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状态。科普法对南北疆科普发展不平衡的调节能力有限,经费和人才“北多南少”的局面仍未改变。执法检查发现,目前新疆地区的县乡两级特别是乡、村以及社区基层,科普机构还不健全,编制、人员、经费、设施较为短缺,科普工作管理力量也比较薄弱。一些科普工作,重活动、轻日常;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法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尚待打通。

  增加资源投入丰富科普形式

  面向公众科普,传统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执法检查组对12个新疆各地各级博物馆和科技馆进行了实地检查。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这些博物馆、科技馆现场,很多科普活动变“参观”为“参与”,参观群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直接参与其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如何更好提升科普成效,是当前科普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实践中科普活动普遍存在形式过于传统、科普效果不佳等状况,科普活动的传播渠道与开展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在疆期间,执法检查组还前往多所学校进行实地检查。这其中,既有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等高等院校,也有库尔勒实验中学、伊宁市第三中学以及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等中小学。走进这些校园,一个个动植物展览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科普课堂,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热情。

  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共建共享

  南面毗邻天山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西山农场,自然条件优越,全国唯一一家由企业打造的奶牛科普中心——天润乳业丝路云端牧场奶牛科普馆即坐落于此。6月6日,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该科普中心了解情况。

  走进科普中心,从奶牛的发展历史到新疆传统民族乳制品奶酪制品的制作过程,再到酸奶文化展示,相关科普知识一应俱全。紧挨着科普中心,还有一个饲养着1500头奶牛的养殖基地。游客在科普中心二楼透过玻璃窗,就可以看到奶牛饲养以及挤奶的整个过程。在科普中心,游客不但可以学到很多与奶牛相关的知识,还可以预约亲自体验如何给奶牛挤奶,与奶牛来一次“亲密接触”。这里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和示范养殖的科普、文旅一体化的综合基地。

  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大多数情况下科普都被当作公益性事业,基本上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不够,一直是我国科普领域的短板。科普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活动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第十三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执法检查中,有部门反映,目前现有展教资源数量少且更新周期长,全社会优质资源的集成和共享还不充分,尚未形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展教资源共建共享的局面。同时,社会层面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促进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政策体系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机制。

  鉴于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建议,加大科普经费支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治区特色的科普基地,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科普基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相应补助探索,在基地运营方式上更加灵活,充分发挥基地用途。

  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储备

  石河子大学教授李乐是一名“科普达人”。由于在科普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去年,年纪轻轻的他被评为正教授。

  李乐所在的学院有一个中药标本馆,这里也是自治区的科普基地。这些年来,学院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开展科普工作。一方面,邀请群众,中小学老师、学生等来场馆参观。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用药安全知识宣讲。同时还积极开展线上科普,目前,发布的在线视频大概有200多个,在线关注用户已经超过60万。

  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离不开一支科学素质高的科普队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科普专兼职人员为主、科普志愿者和援疆人才为辅的科普人才队伍。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自治区学会104个,企业科协144个,高校科协20个,拥有科普专职人员8000余人,科普兼职人员2万余人,注册科普信息员15万人。这支队伍长期活跃在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小学、田间地头等科普一线,为自治区科普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自治区仍面临科普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表现为科普工作者数量不足、专职人员较少、人员队伍不稳定且构成较为单一,发动各行业,尤其是各学科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队伍、参与大众科普程度不够。科普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懂科普、会科普的“能人”有限。

  下一步,自治区将稳定和扩大科普队伍。持续加大对科普人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普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科普人员的奖励激励,规范日常科普队伍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科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科普服务。(朱宁宁)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6/de231c95bb7948c195ceb57ba47b15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法治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记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一周年 下一篇: 山东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