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立足职责定位,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实践创新,推动咸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把牢人大“三农”工作政治方向,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有关“三农”工作法律法规,邀请专家就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土地管理等开展专题讲座,增强人大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做好地方人大“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筑牢振兴之基,结合贯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各级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精神,2024年4月,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出台了《咸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市各级人大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定》,阐述了人大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原则,明确了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地方立法、决定重大事项、监督、代表工作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了市县人大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和重点路径。
坚持跟踪问效,健全涉农议题审议意见督办测评制度,紧盯问题清单,紧扣办理要求,每年年初对上年度常委会涉农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开展专题督办,并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办理情况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力促审议意见落地落实、“花开有果”。
汇聚监督合力,建立市县人大农业农村工作交流通报制度,每年年初召开会议,通报市人大年度涉农工作要点,市级农口各部门汇报年度重点工作,各县市区人大交流工作安排,左右协同、上下配合,形成全域覆盖、各级同频共振的人大监督新格局。
着力推进涉农法律实施
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推进涉农法律有效落实,是人大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2年,在咸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开局之年,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展执法检查,集中开展法律培训,听取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深入农村产业基地、学校、卫生院、文化场所、村组农户、基层法庭等开展检查,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系统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在常委会会议上,结合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就法律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围绕法律实施的统筹协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教育卫生、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农村社会治安等14个方面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等1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应询,形成互动,达到了弄清情况、促进工作、督促落实的目的。2024年,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在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努力提升专题询问的监督实效,咸阳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延伸监督链条,强化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让乡村振兴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目标。
着力推进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
围绕粮食生产这个基础,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在2022年、2023年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生产情况两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在会前组织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进粮食生产水平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会议审议,形成审议意见。市政府扎实改进存在问题,制定了《咸阳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5.25万亩,改造提升6.7万亩,粮食面积、产量分别达到519.6万亩和182.3万吨,全市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常委会坚持从市情出发,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茯茶是咸阳市的独特优势产业,但规模不大、品牌不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围绕如何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2023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咸阳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通过省内外广泛调查研究,与企业经营者深入座谈,全面开展市场调查,形成了《关于全市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基础,出台《关于加快全市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茯茶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推动全市茯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咸阳茯茶”进入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0,品牌评估价值35.86亿元。
如何把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益”?咸阳市粮油加工产业基础较好,为了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2024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产业链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听取市县政府推进产业发展的汇报和粮油生产农户、销售加工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对进一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推动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形成粮食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近年来,咸阳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存在增幅放缓、差距拉大的趋势。为了找出症结、“对症下药”,2023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深入分析现状,深刻剖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提出了强化思想认识、壮大县域经济、做强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深化农村改革、落实惠农政策、健全工作机制等七个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市政府经过近两年的积极落实,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市农民收入水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着力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咸阳市乡村振兴的一线,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们各显身手,凸显出强大带动力。兴平市定期组织代表深入村组企业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礼泉县建设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主题代表联络站,代表们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缓解了群众销售蔬农产品难题;永寿县设立了苹果产业、农技培训、蜂蜜产业等多个专业代表联络站,使代表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2023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六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市各级人大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监督促进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尤其是涉农代表,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着人大代表的力量。
2024年,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每次涉农的调研、视察、视察活动都邀请5到8名市人大代表参加;加强农村代表联络站建设和管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两个月至少到代表联络站听取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宣讲涉农法律法规,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新阵地。
凝心聚力风帆劲,一枝一叶总关情。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牢记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在着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中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