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郧阳,碧空如洗,远山如黛,漫步于汉江河畔,只见万顷碧波荡漾,成群鸥鹭飞翔,水天一色令人沉醉。
郧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养成于深山,北送向首都,一泓清水流转数千公里,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北方大地,见证了水源区人民为守护汉江水质所做的奉献与努力。多年来,郧阳区人大勇挑重担,聚焦水源区生态环保持续监督发力,郧阳的山山水水无不系挂着人大的护水情怀。
人大破题解山城之惑
郧阳地处山区,黄姜、龙须草等经济作物种植曾是地方农业主导产业,由此发展起来数十家黄姜加工企业和郧阳造纸厂分布在汉江沿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企业生产废水排放污染汉江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多方关注。
“当时靠山吃山无可厚非,但面对送水北上的政治任务,要经济还是要环境?郧阳必须作出抉择”“汉江治污的关键点在哪?推动产业转型是关键。”一位人大干部对当年的决断之举记忆犹新。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对环保局开展工作评议为始,郧阳区人大拉开了汉江治污的监督帷幕,以造纸厂关停为转折点,人大监督重拳频频出击。此后10多年,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水法》《湖北省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执法检查,坚持每年听取审议政府环保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报告,每季度开展人大代表守水护水主题行动,10余年听取审议30余项专题报告,发出30多份审议意见书,交办100多项整改事项……
人大监督成效明显。
郧阳以水定产,果断放弃对环境有污染的百亿黄姜产业,持续壮大能够涵养水源、生态价值更高的油橄榄产业;以地定种,引导农民转变百年龙须草种植习惯,改种“不与粮田抢地、不与土地争肥”的香菇;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主动拆除百里汉江网箱,发展以生态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汉江水质因此实现了从回归洁净到常年澄澈的质的转变。
人大监督推动转型的不只是农业。
郧阳矿产资源丰富,矿业一度被列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但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压力巨大。区人大常委会慎重决策,作出关于加强矿山开发监督管理的决议,督促政府关闭采矿企业40多家,矿山开采乱象得到遏制,汉江河段采金采砂泛滥现象得到根本改观,生态破坏和污染大大减少。
与此同时,人大监督生态修复和山体复绿步步紧跟。今年以来,全区已修复矿区裸露山体1444亩,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400亩,退化林修复47000亩,荒山绿化2493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6.24%。
从治水到治山,郧阳人大生态续力监督无缝衔接,让郧阳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代表发力守水城之美
穿着红马甲,郧阳区人大代表曹芹来到汉江桥头。这里风景如画,游人如织,难免会有一些矿泉水瓶、纸巾果皮等生活垃圾散落,曹芹经常和社区的干部一起,来这里开展环保志愿服务。
“我们的志愿服务是常态化的,平时下了班,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一边儿欣赏汉江美景,一边儿把河边的垃圾清理,一举两得。”擦着脸上的汗水,曹芹把一袋垃圾投放到就近的垃圾箱,“我的想法很简单,汉江除了是郧阳的门面担当,更是南水北调‘大水井’,人大代表号召力强,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作为带动更多人投身到水源地保护行动中。”
人大代表守水护水,绝非一阵风。
连续数年,守水护水都是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代表行动的鲜明主题。全区1469名各级人大代表在各自领域躬身入局,引发了全区群众共守南水北调“大水井”的燎原之势。
鲍峡镇是郧阳区南部一个较大乡镇,境内将军河是汉江重要支流之一。长期以来,集镇污水管网破损导致生活污水渗漏至将军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群众意见很大。区人大代表叶祥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污水渗漏不仅影响群众生活,还间接带来汉江污染隐患。”在去年的代表行动中,叶祥莲提出了“关于鲍峡镇污水处理的建议”,被及时转化为检察建议。在区人大和检察机关的双向发力下,投资879.8万元、长18公里的鲍峡集镇水毁污水处理管网修复工程很快完工,集镇2万多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和影响汉江水质安全的突出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心系汉江,把履职足迹印遍郧阳千山万水的代表还有很多。
省人大代表朱瑾艳在杨溪铺镇耕耘10年建起油橄榄基地,不仅带动周边15个乡镇30个村的群众增收致富,更涵养了汉江生态。
青曲镇人大代表常发杰十多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治理面源污染,只为杜绝农残污染汉江。
叶大乡人大代表黄洪把招募清漂队员作为头等大事,多方争取护河清漂公益岗位20个,清漂队员常年留驻小船保境内堵河水长青、河长流。
“小河清方能确保大河净。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工作的方向标、动力源、着力点,主动投身守水、护水、节水生动实践,为守护好水源地绿水青山作出积极贡献。”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在郧阳引起热烈反响,区人大代表明堃在郧阳人大常委会联合河南省淅川县、陕西省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守水护水节水活动中如是说,表达了郧阳各级人大代表扛牢“守井人”责任,守护水城之美的心声。
强力监督促新城之变
温度:24.5℃,总磷:0.1mg/L,氨氮:0.24mg/L……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四组农业面源污染源自动监测站电子显示屏上,水质情况正在“云”传送。村庄绿荫掩映,稻田碧波翻滚,沟渠清澈见底……黄畈村处处是一派山美水美村庄美的生态田园图景。
黄畈村的变化得益于龙泉河小流域治理。
近年来郧阳区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为重点开展治水创新,2023年选定位于汉江北岸的谭家湾镇龙泉小流域综合治理为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促进小流域周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成表示“面对治水创新,人大监督必须跟上。”近年来,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小流域发展的监督和支持力度,先后多次围绕全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生态小流域治理、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等多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报告,并发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其中。
从视察神定河流域“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示范带建设到视察全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厕所革命,再到调研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六件民生实事,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到固废法执法检查,再到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郧阳区人大紧盯生态流域治理薄弱环节,紧跟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强力推动政府实施“清洁工程”“三家建设”“三改工程”,畅通循环体系,保护绿色生态,强化政策支持,共享绿色红利。
“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今年围绕净源、防污、护绿、美家、清河开展代表行动,这可以说是龙泉小流域治理的行动指南”谭家湾镇人大主席王玉海说,“试点在我们镇,我是人大主席,我得把代表和老百姓都动员起来。”龙泉河有3.5公里流经黄畈村,使该村成为龙泉小流域治理的重镇,为了试点试出成效,王玉海没少往黄畈村跑,看沟塘堰渠、查污水管网、跑房前屋后、督流域清漂,成了王玉海的工作常态。
王玉海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化肥减量45%、农药减量28%,粮食亩产稳定在900斤以上。”谭家湾镇黄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忠霞说,黄畈村采用灌区改造、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保护了龙泉河水质,也壮大了农业产业。不仅如此,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等绿色生活方式也逐渐被群众接受,稻田育丰景、绿能靓农家的景象在郧阳处处可见。
青山秀水是永不贬值的资产。“郧阳虽然是山区,但因为南水北调与水结缘,生态环保是郧阳不变的历史使命。”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成表示,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郧阳人大将进一步厚植护水情怀,蓄力再出发。(姜文静)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