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但是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十分突出。近期,新余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从充电桩“建、管、用”三方面入手,助力全市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规范有序推进。
深入调研查实情
安全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连年增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由于充电桩短缺致使居民进楼入户、飞线充电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推动充电桩建设,是破解居民小区充电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新余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规范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全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建设任务。
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市人大常委会从“解决小区充电难题、筑牢城市安全防线”角度出发,将其列为今年安全生产领域重要监督内容,了解掌握全市充电桩建设基本情况,摸清现存风险隐患、找准工作推进难题。
为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多名街道、社区干部及业委会成员、业主代表加入调研组,走进居民小区实地察看。同时,将全市901个小区分为老旧小区、大型小区、城中村等多种类型,围绕充电桩建设、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方面,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因“区”施策提出意见建议。
倾听民意谋实招
据悉,新余全市共有电动自行约26万辆,充电桩缺口达2.6万个。现有充电设施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充电桩应该建多少、怎么建?对此,老百姓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小区虽然大但是绿地多,毁绿建设很多业主不同意”“一些人充完电不把车推走,回来晚的人充不上电”“城中村没有集中充电场所,大家都是拉线充电,安全隐患很大”。座谈会上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调研组一一做好记录,及时反馈政府职能部门。
为听取原汁原味的群众呼声,调研组积极践行“四下基层”要求,在全市多个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与社区、网格员、物业和居民代表座谈交流。同时,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居民小区、集中停放充电点、物业公司进行走访调研,把听民声、知民情、聚民智贯穿工作全过程,让人大监督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中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工作见实效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有序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规范建设,完善后续运维管理制度。
针对调研发现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部署,成立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增建计划,深入发动街道(社区)摸清建设需求,稳妥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既有住宅小区已建成充电桩端口57441个,占我市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数需求量的71.8%。
此外,在新建住宅项目上做到电动车充电场所和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将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扩建充电桩端口约2000个;在52家市级单位安装充电桩端口1095个,公共场所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端口8768个,有效缓解了小区充电难的问题。
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将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进行持续跟踪监督,努力让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变为城市安全的“成效清单”。(新余市人大廖怡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