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宿迁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把“做特”代表工作作为创新实践的主要内容,从制度创设、平台搭建、活动组织等维度持续探索,全要素促进代表全天候履职,着力锻造新时代“有为代表”。
制度激励让代表“想”履职
“有基层联系点,有履职清单,履职可积分,大家履职积极性都很高!”宿豫区新庄镇人大主席王晓雷表示。
如何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聚力攻坚的课题,事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出台《关于建立“365”机制促进人大代表全天候履职的指导意见》,建立“三联”制度,明确“六项”职责,集成“五项”保障,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在宿迁,每一名人大代表都须联系所在社区,积极做好政治引领、行使大会职权、参与地方立法、发挥监督作用、促进民生改善、参加相关活动,更好地联系群众,履行职责。
此外,宿迁市人大常委会配套制定《宿迁市人大代表全天候履职积分管理办法》,紧扣“365”代表全天候履职,通过积分管理,将代表履职纳入量化评价体系,使代表履职标准有章可依,履职动态有迹可循,履职情况有据可查。
平台支持让代表“好”履职
在宿迁,代表履职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协同联动”。市人大常委会突出市人大代表纽带作用,通过“上联下带”,整合在宿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市、县、乡人大代表力量,创设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机制,推动五级人大代表之间互联、互动、互通、互补、互促。
依托宿迁市人大代表小组,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结构合理、分布均衡、便于组织的原则,相应编排在宿全国、省人大代表及县、乡人大代表,形成30个代表协同联动组,协同联系人民群众、协同开展专项活动、协同提出议案建议。
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高标准设立30个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室。活动室均建在村(社区),实现名称标识、建设要求、管理制度“三统一”标准,成为五级人大代表直接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民意窗”,切实以代表履职平台为保障,持续调动和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
除此之外,为方便代表联系群众,宿迁市人大常委会还在群众经常集聚的街头巷尾、广场公园等场所,广泛设立“宿话说”社情民意收集点,各级人大代表协同接待和联系群众,做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
活动促进让代表“会”履职
针对部分代表不会履职或者履职方式单一问题,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四化同步·改革有我”主题活动,引导代表围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做到我献策、我行动、我监督,先后分5个专题收集两万余条改革发展建议,形成多项改革创新重要成果,组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发展等10多项联动监督。
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将每年12月的第3周确定为“市人大代表集中活动周”,推动实现了市人大代表的履职行权由单纯的会上变为全程、民主决策由形式变为实质,代表人民由单向变为双向。按照“4+X”总体格局开展,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将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由下一年初人代会上提前到上一年底代表集中活动周进行,避免了票决结果与预算不衔接等问题,实现“早”票决让民主“真”管用。
“人大代表不仅真正走到了我们身边,还真正把我们的声音带了上去,这两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安排尤其能体现这点。”市民翟瑞瑶表示。
人大工作基础在代表、水平看代表,代表的能力决定了人大行权的功力,代表的作用决定了人大履职的效用。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探索代表工作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方法与途径,引导代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履职尽责,不断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