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人大工委自觉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人大“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要求,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在依法履职中当好党工委的“助手”、办事处的“帮手”、化解问题的“能手”、促进发展的“推手”,坚决做到党委工作的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在哪里,热情服务代表,密切联系选民,推动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龙泉实践。
一、以“主责主业”为原动力,精心组织市区代表活动。每年初,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小组召开“圆桌会”,学习相关文件、讲话精神及各级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将龙泉代表小组分为4个行动小组,一盘棋谋定选题,一条心共同缔造,一股劲履职尽责,集中讨论本年度活动计划,拟定出“选民接待日+代表周三行”代表活动机制。由街道人大工委排出计划表,同步跟进当前重点工作、中心工作进行增补调整,确保每周都有代表进社区、下网格接待群众和听取民情民意,真正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2023年以来,通过“代表周三行”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2条,推动代表深度参与基层工作,让代表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力军,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民主就在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区人大代表戴军在天鹅池社区走访时了解到:该社区离退休人员较多,居民素质较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颇高。居民希望能在家门口有一所老年大学,就近满足他们的业余生活需求。对此,戴军通过走访、调研、汇报及可行性研究,最后在该社区找到一处区域敲定了老年大学的建设事宜。目前,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建设进度在社区微信公众号及居民群随时公布,居民对此点赞有加。龙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余香凤积极组织代表在荆城意站、部分社区常态化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督办、调研等形式将群众呼声变为满意掌声,确保代表履职有实效、接待有平台、民意能落实。
二、以“民意民愿”为航向标,推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坚持以共同缔造为抓手,以民生问题为导向,结合街道工作实际,支持代表深入一线摸清社情民意,调研走访为民办实事,共同缔造美好幸福新生活。目前,龙泉小组代表共有72人。其中龙泉街道社区代表10人。代表们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基层工作、服务一方百姓,与居民互动、部门联动、一起行动,把群众诉求办成暖心实事。刘奕阳代表共同缔造路畅人和的小区环境;王雯雯代表推动多方协作共同解决团结街下水道堵塞难题;朱晓蓓代表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共同缔造为社区减负;舒丽代表扎根社区履职为民,共同缔造为居民创造美好生活。张于洪代表将社区作为履职尽责的阵地和舞台,把“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写在每一个工作日常。黄红梅代表积极构建“代表+商圈”治理共同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活跃在商圈一线。基层人大代表协调四方、统筹推进为居民通下水、改小区、换燃气、装电梯、划车位、谋发展,让居民在共同缔造的实践中感到稳稳的幸福。
三、以“守正创新”为发力点,增强人大工作首创意识。龙泉街道人大工委坚持点对点交流、面对面议事的人大工作导向,积极推动社区民主议事开思路、解难题、树品牌。南门社区打造“小院议事厅”,以独特的议事方式,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龙泉社区的“庭院夜话”,让居民切实体会到代表就在身边、民主就在家门口。龙山社区的“小板凳会”,其坦诚的对话机制促进了群众与政府之间有效沟通;还有不断完善的社区居民群、网格群、楼栋群等都是民主协商形式多样化的生动写照,不仅丰富了群众参与的形式,更提升了共商共议的质效。这些基层实践成为街道人大工委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不竭动力,为街道人大工作提供强大动能。
四、以“善作善为”为闪光点,全面展现代表履职风采。今年以来,龙泉街道人大工委在省、市、区各类平台发布近20篇宣传报道,在省人大网刊登《荆门:27年接力守护,闪亮的龙泉精神》、在市人大网刊登《聚力共同缔造调研先行回应群众关切》《刘敬荣:共护城市“烟火气” 共建幸福菜市场》《肖梅香:坚守医者仁心 践行代表初心》等,在区宣传平台《看东宝》刊登《戴军:以“龙泉之治”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这些与时俱进、鲜活生动且寄托着代表初心和情怀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为街道人大工作开展和代表履职创造了良好氛围。今年1—8月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接待各省、市领导视察调研22批次,学习调研500余人次。荆门人大主题公园接待仙桃市、监利市、黄冈市黄州区等人大工作考察团6批次200余人次考察交流,有效展示了龙泉人大工作新形象、新作为。
一份担当、一份责任。区人大代表、龙泉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余香凤说:“代表建议承载着民意,蕴含着民智,凝聚着民心。服务好代表是我的分内之责,落实好代表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重要途径。今后,我将继续和龙泉小组的代表一起,以学在前、谋在前、干在前的担当,创新路径、重质求效,奋力书写街道人大工作的‘龙泉篇章’”。(陈峥嵘)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