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并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行重要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紧扣对外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视察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不断提升人大对外工作水平,助力襄阳打造汉江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突出中心大局,精选监督议题。今年以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为善为,精准选题,靶向监督,把依法履职与推进市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把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情况的报告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把推动全市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行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突出重点事项,扎实开展调研。科学的调研方案是确保调研实效的重要基础。调研前,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外交往工作的重点,以及当前对外交往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调研指导思想和重点内容,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精准调研,提高调研针对性和有效性。调研方案确定后,及时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印发调研方案,组织开展自查,实行联动调研,形成监督效应,切实把调研过程变成促进各级各相关部门增强对外交往意识、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生动实践课。实地调研时,深入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国际合作学校,了解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情况,真正做到调研在一线、问到最基层、掌握真数据、找准症结点;座谈调研时,组织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扩大调研覆盖面,进一步了解各部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服务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原因,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全面、真实、有价值的依据,做到审之有物,议之有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够完善;友城交往程度不够深厚;民间交往的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强等问题,面对面向市政府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指出,并要求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全市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情况报告中体现和反馈,将调研变初审,做到边调研边整改边推进,有效拉紧了监督链条。
突出问题导向,作出审议意见。襄阳市十八届人大十六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审议报告时,各位委员聚焦问题进行了热议,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实施一年来,宣传贯彻做了哪些工作?收到了什么效果,下一步如何推进?如何构建外向型经济新体系?如何提高民间对外交往的深度和频度?如何做好友好城市的增量和提质等等,列席会议的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用心倾听、耐心答复。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议意见提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对外交往工作的正确方向,增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贯彻涉外法律,增强对外交往法治意识和法治化新水平;进一步增强内生动能,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进一步提升传播能力,扩大民间对外交往新成效;进一步发挥友城作用,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突出实际效果,跟踪开展监督。明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审议意见,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和措施,确保审议意见落实到位,并于6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下一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还将通过走访代表、开展视察调查等形式,对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监督,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际成效。
同时,襄阳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动对外经贸交流,通过牵线搭桥,促成贸易、投资、引智等领域合作,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吕义斌率襄阳市经贸代表团赴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开展友好交流和经贸文化洽谈,广泛宣传推介襄阳发展新优势新机遇,推动全市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知名企业、商协会组织和有关机构深化交流合作。202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绍玲率团出访俄罗斯,推动与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合作,推动友好城市交往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正式友好城市10个,友好交往城市26个;9个县(市区)成立了党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及相应办事机构,全市对外工作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大外事”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为进一步促进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张媚隗强)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