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环资城建委《关于推进太湖流域工业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太湖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湖体总磷浓度继续同比下降10%,蓝藻密度同比下降26.9%,平均水质为Ⅲ类,首次实现“零水华“。
开展工业污染防治是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去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把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作为首要任务,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综合治理。
《报告》提到,太湖一级保护区内230家化工企业已全部清零,环湖3市取消9家化工园区定位,累计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近6万家,目前在研究制定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工业企业关闭搬迁改造提升计划,力争明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淘汰落后方面,苏州淘汰喷水织机超10.6万台,常州退出印染企业30家、提升43家,无锡关闭印染企业77家等。
与此同时,绿色工厂在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太湖流域建成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7.6%、48.5%、69.7%。2023年苏锡常3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7.6%、41.4%、43.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总数近六成。”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最严格、最精准的监管执法提供保障。“一口一策”针对性整治排污口近9000个;对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1962家企业开展废水分类收集处理评估,对流域48家省级以上园区实行限值限量管理,14486家排污单位实现污染监测、流量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联网,基本实现污染排放监测监控“全覆盖”。“2023年围绕排放涉磷、涉酚、涉氟等特征污染物的企业开展异地执法检查,流域各地围绕重点行业、异常断面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等纳入正面清单单位,更多采取非现场方式监管,实现无事不扰。进一步规范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移送、证据收集使用、法律监督等要求,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系列“组合拳”下,近年来太湖流域绿色转型发展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进展。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