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代表建议、检察建议双向奔赴促民声变“现”

发布时间:2024-07-21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典型案例,“贵州省紫云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国家级非遗文化《亚鲁王》行政公益诉讼案”榜上有名。

  “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从人大代表建议中梳理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力的线索,积极稳妥拓展公益保护的监督办案实践,为代表履职提供案例参考,促进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实现人大监督、代表监督与检察监督双赢多赢共赢。”最高人民检察院给予该案例高度评价。

  

  缘起一条安顺市人大代表的建议

  何为《亚鲁王》?

  《亚鲁王》讲述着苗族先祖迁徙与创世的历史,已口口相传了上千年,至今依然在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麻山地区被一群苗族人吟唱着。他被称为古代苗族百科全书,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亚鲁王》是苗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乡音、乡情、乡愁。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先后在南部五个乡镇苗族聚集区建立了26个亚鲁王文化传习基地,传习基地每年举办传习培训班,为亚鲁王文化传承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将这一精神财富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安顺市人大代表、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仕芬,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走出一条新路,带领研究中心开展亚鲁王及非物质文化的普查申报、挖掘整理、宣传推广、传承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等工作。

  肖仕芬告诉记者,在成果研究方面目前已出版史诗读本《亚鲁王》和《亚鲁王书系》,研究读本《亚鲁王文论集》《远古英雄亚鲁王》《敬仰麻山》等,创作出版《亚鲁,我的王》等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各类专家学者撰写相关论文800多篇。

  在开发利用方面,肖仕芬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通过建设非遗工坊推动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通过节日节庆活动、旅游推介活动、文化云平台等多渠道对外展销,推进亚鲁王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可是,这还远远不够。”肖仕芬说。

  在配合文旅部门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时肖仕芬发现,《亚鲁王》的传承保护中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同时因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曲调和内容仅仅靠口口传唱,传承方式有限,传承人年龄偏大,面临着失传风险。

  为此,肖仕芬于2022年1月安顺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加强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大对《亚鲁王》等安顺独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为守护苗族同胞的精神财富“发声”。

  就像触发到了某个开关,这条代表建议碰撞到检察机关引发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从代表建议中来回代表建议中去

  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是如何相互转换衔接的?

  紫云自治县是《亚鲁王》的核心区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也是当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

  “在2022年的安顺市人代会议上,我们关注到这条重点建议,从中发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存在传承、保护和宣传不到位的线索。”紫云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紫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回忆。

  经省人民检察院同意后,紫云检察院在2022年5月将其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并邀请肖仕芬作为监督专员监督案件办理。

  立案后,检察官们先后到传颂《亚鲁王》的23个村寨,走访了85名传承人,查看了26处传承场所。他们了解到,大多数传承人近三年来没有授徒传艺,现有的传习基地也长期未开展培训,仅有的4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承人均年事已高,《亚鲁王》面临失传风险。

  2022年8月10日,紫云检察院依法向紫云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加强非遗传承人认定、管理和考评工作,强化对传习基地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同时将建议书抄送同级人大和肖仕芬。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陆续投入5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亚鲁王》成果研究、传承人补助发放等,组织300余名传承人及徒弟集中开展苗文培训和史诗传授,新增认定45名县级传承人。并且在7所中小学校增设‘苗语特色课程’,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积极扶持传承人在当地4A级景区展演,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传承人创业提供平台。”2022年10月,紫云检察院副检察长封磊向肖仕芬反馈案件办理情况。

  2023年1月12日,紫云检察院邀请肖仕芬作为听证员之一,对该案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经听证一致认为整改到位。承载着民声民意的代表建议终于变“现”。

  缘起于代表建议的检察建议案件,又反过来提供了下一条代表建议的线索。

  为全面推动紫云自治县辖区内的9项非遗文化得到更好保护,肖仕芬以案件办理中反映出的非遗传承人管理机制不健全、非遗保护经费保障不足等源头问题为切入点,在2023年的安顺市人代会上再次提出《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建议“建立健全非遗文化保护体系,设立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有了检察建议提供案例参考,让我们代表履职更规范、更有力、更有效。”肖仕芬深有感触地说。

  

  法治保障双向衔接促民声变“现”

  守护《亚鲁王》等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故事不仅于此。

  2022年10月,紫云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对《安顺市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县文广局落实条例规定,建立县级传承人考评、认定和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与紫云检察院会签《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协作机制》。

  2023年5月30日,紫云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紫云检察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情况,并审议通过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非遗文化保护的决定,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提供立法保障;同年9月又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办法》,搭建起了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融合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平台。

  借力人大监督,紫云检察院选派少数民族双语检察官成立“紫检监护非遗美”公益诉讼工作室;同时携手文化主管部门共建非遗保护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其相继出台非遗项目专家评审、传承人考评、认定和管理办法等制度。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群众最朴实的公平正义感受、最真实的司法需求,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发出的检察建议从代表建议中来,又回到代表建议中去,既增强监督刚性,又助力代表发声,共同促进个案背后共性问题的制度性解决。”紫云自治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罗仕熙表示。

  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奔赴的征途没有终点。

  2023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在省级层面为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转化提供法治保障,将进一步拓宽检察机关的办案线索来源,进一步促进民声变“现”,同向发力服务保障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王晓琳)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xwzx/rdjj/202407/t20240719_851342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服务发展大局 增进民生福祉—— “重点督办建议”首次由委员长会议审议确定 下一篇: 以高质量学习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