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责,也是人大监督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把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深度探索,率先延伸至乡镇一级,指导帮助凤北街道先行先试,构建起“64333”工作新格局,成功经验向全区推广运用,为辖区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绘就了预算监督的崭新画卷。
“六大功能模块”锻造高效监督“新引擎”
根据实际工作场景,在“乡镇预算、预算执行、决算监督”3个基本功能模块的基础上,拓展开发“重大政策执行、民生实事、意见建议”3个功能模块,集成运行“六大功能模块”。
一是乡镇预算模块,主要反映年度预算安排的主要方向、组成结构、基本用途等情况;二是乡镇预算执行模块,主要反映支出具体使用情况,相关数据每月实时更新;三是乡镇决算模块,主要反映预决算差异、决算收支总额等情况;四是重大政策执行模块,主要反映乡村振兴、交通三年大会战、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五是民生实事模块,主要反映民生实事项目信息、建设进度等情况;六是意见建议模块,主要反映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代表可以通过此模块提出意见建议、跟踪办理情况,街道人大工委、办事处也会定期进行“收集—交办—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预算联网监督,基础在联、关键在用。为了确保这一系统用得好、真管用,能推广、可复制,通川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各乡镇实际,在凤北街道先行试点,探索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联网监督+代表之家”的资源共享机制。秉承集约高效原则,将“预算联网监督室”与“人大代表之家”融合建设,在代表履职制度中,增加登录使用系统、培训学习预算监督知识等相关规定。二是“电脑终端+移动终端”的互联互通机制。代表不仅可以进家入站,通过电脑终端登录系统,也可以使用“安e达”手机APP进行“掌上”履职,指尖一点,资金用途一目了然。三是“代表履职+系统运用”的同步考核机制。代表进家入站时,除了接待选民、处理日常事务外,同时增加了登录使用系统、开展联网监督等工作任务,同步进行考核。四是“线上监督+线下监督”的并行监督机制。通过系统自动审查、跟踪监督、智能形成分析图表,再与人工审查、听取汇报、视察调研等相结合,让数据上“云”、服务下“沉”。
“三大服务平台”共享履职实效“新成果”
为最大化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联网监督系统作用,通川区人大常委会立足系统,不断丰富系统功能、深化系统作用,有效搭建“三大服务平台”。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平台。将党委中心工作纳入重大政策执行监督模块,代表可以通过系统掌握执行情况,精准选取项目开展实地视察调研。比如,肖公庙社区道路小修整治工程事关沿线群众出行,3月,代表通过系统了解到该项目资金已全部支付,为掌握项目建设情况,代表即刻到现场视察调研。双鱼湖环湖公路建设工程是辖区群众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4月,代表通过系统了解到资金拨付进度达50%、进度较快,就及时到项目现场进行跟踪监督,并将有关情况告知辖区群众。
二是服务人大监督平台。根据工作需要,由区人大协调相关部门充实有关数据,便于代表跟踪监督、实时监督老旧小区改造、交通三年大会战、乡村振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等情况,有效提升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实效性。系统运行以来,辖区14名区人大代表将此系统作为强有力的履职工具,聚焦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视察调研6次,提出意见建议36条,化解矛盾纠纷4起,有力推动人大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比如,5月,代表通过系统预警发现,民生保障类资金(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分类)评级绩效报酬支付进度较慢,街道人大工委立即报告给党工委,督促辖区有关单位抓紧开展绩效考核,及时支付绩效报酬。
三是服务代表履职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群众点单、代表下单、部门接单”,相关意见建议直接送达职能部门及人大,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代表作用充分发挥。比如,某代表在意见建议模块上提出“大力发展通川脆李产业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即转至相关部门并定期督促办理,推动“凤凰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加速建成。
“三化三转变”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通川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向乡镇(街道)延伸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是提升人大工作实效的“有力武器”,有效实现了“人大工作三化”和“预算监督三转变”。
一是审查智能化。将复杂的数据变成直观的图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形成人大监督的新质生产力。二是监督全面化。开展预算联网监督,相当于在财政和审计监督之外,增加了一只“天眼”,通过对预算管理、重大政策执行、民生实事跟踪、建议办理等进行监督,人大监督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拓展。三是服务常态化。该系统作为市、区人大共建的联网监督平台,在代表依法履职过程中,提供了全阶段全领域的常态化服务保障。真正实现了预算监督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静态监督向动态监督转变,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转变。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