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舆情 > 正文

黑龙江人大:“狍角帽”下的人大印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2024年3月21日,戈晓华(中左)在人大代表家庭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

  “兴安岭的大树有多少根,且问问我们鄂伦春;兴安岭的野兽有多少种,且问问我们猎人。”在中国东北的兴安岭上,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讲述的正是世居于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数个世纪里,鄂伦春族衣皮食肉、桦皮为屋,曾在原始森林中过着艰苦的游猎生活。

  

  上图左:1988 年,戈晓华当选黑龙江省人 大代表时的代表证。上图右:1981 年以来,戈晓华收藏的代表 证、出席证和视察证。

  71年前,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走出深山,开启定居新生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一跃千年”的鄂伦春族告别过往,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71年后,在新时代,鄂伦春族人民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唱响兴安岭的“新声”。

  在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最后的猎人之家”博物馆内的玻璃展柜一隅,陈列的二十余张人大代表证件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证件的主人就是现任十八站鄂伦春族乡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鄂伦春族非遗传承人——戈晓华。自1981年以来,戈晓华历任塔河县第一至第五届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第七至第十届人大代表。

  1953年,鄂伦春族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纷纷走出山林,开始了下山定居的安定生活,结束世居森林、渔猎为生的漂泊生活,鄂伦春族的社会形态也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鄂伦春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年出生的戈晓华,也与她的民族一样,深刻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青年时期的戈晓华,朝气蓬勃,工作积极努力,深得群众爱戴,作为鄂伦春族人和无党派人士,经层层推选,当选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当选后,她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和宗旨,肩负鄂族群众重托,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群众代言,传递群众呼声。

  “这是省人大第七届人大代表视察证,这是省人大第八届第五次会议代表出席证,这是省第九届人大代表证……”戈晓华在介绍这一张张代表证件时,眼神中不仅流露出作为代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传递出那种一心为民、履职尽责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一张张代表证件,不仅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也将一件件为群众办实事的履职往事定格其中,成为铭刻在群众和她心中的永不磨灭的印记。

  上世纪80年代,受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几个生产队解散,成立了鄂族村。但无法保障粮食供应,需要国家供应。由于当时享受国家供应粮的必须是城镇户口。戈晓华在1988年黑龙江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将鄂族村村民转为城镇户口的建议,享受国家供应粮的政策。建议提出后,省领导高度重视,不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鄂伦春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十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黑龙江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时,戈晓华提出,将鄂伦春民族语言形成教材纳入学校教程的建议,当时也向省教委提出了这一建议。会后,省民委立即着手落实办理这一建议,组织将鄂伦春民族语言编译制成教材课本,在鄂伦春民族中心校应用和推广,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了稳定的载体。

  黑龙江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针对当时鄂伦春族家庭中父母大多数在当地林场公司从事清林工作,每日早出晚归,学生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存在困难这一状况,她提出建议,在学校成立寄宿班和给予助学金。建议得到高度重视,从此学生可以在学校就餐、住宿,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激励了鄂伦春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黑龙江省九届人大会议上,针对当时十八站辖区内的铁路、客运都已停运,鄂族群众出行较为困难的问题,她认真调研梳理后,提出了书面建议,并向哈尔滨铁路局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火车就重新运行了,短时间内快速地解决了鄂族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

  自1953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以来,鄂伦春族群众自发形成了遇5周年一小庆、逢10年一大庆的庆祝传统,旨在通过庆祝活动,集中表达鄂伦春族群众感念党恩、祝福祖国的集体心声。2023年,在鄂伦春族迎来了下山定居70周年时,戈晓华也70周岁了。塔河县积极筹备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她与丈夫郭宝林积极参与活动,精心准备非遗文化节目,向外界展示鄂伦春族非遗文化的魅力。郭宝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致力于桦树皮船手工制作。多年来,郭宝林夫妇积极传承着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做桦皮船、桦皮制品,在网上教授鄂伦春语……这对老夫妻尽己所能,主动向年轻人宣传民族的文化,让文化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让文脉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戈晓华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履职热情愈发强烈,在丈夫郭宝林的支持下,在“最后的猎人家庭博物馆”内,成立了人大代表家庭工作室,既为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履职阵地,又为非遗文化传承搭建了新平台。谈及成立代表家庭工作室的初衷时,戈晓华说,自己见证了这些年鄂伦春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更要不负群众信任,继续努力发挥好自身作用,为群众多服务、多办事。每当开展群众接待日活动时,她与村民们唠家常话里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既收集了民情民意,又传承了鄂伦春族手工艺品制作技法,帮助村民增加收益。

  “兴安岭上彩云飘,呼玛河水泛波涛。鄂伦春走进新时代,高举金杯唱歌谣……”一曲《鄂伦春走进新时代》奏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新旋律,道出了鄂伦春族的心声,讲述着兴安岭上的新故事。(孙广才 王晓雨)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4/06-28/1976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江苏无锡人大:扛起责任使命 坚持守正创新 全力推动新时代无锡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四川达州人大:亮出“明白账” 代表履职有“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