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立法工作 > 正文

关于《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起草说明

发布时间:2021-08-29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人大网

  ——2021年5月25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阳

  省人大常委会:

  我受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托,作关于《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说明。

  一、修改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和决策部署,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成人保护法此次重大修改,增加了一系列新的保护措施,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的若干制度。

  对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省十年前制定的《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部分内容与上位法的有关规定不相一致,与当前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存在差距。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我省的全面实施,很有必要对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行全面修订。

  二、草案起草过程

  根据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地方配套法规进行修订,在全国省级层面我省是第一家。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省委将修订《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列入省委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李飞跃副主任为组长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省委平安办、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社会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检察院、省法院、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负责人。下设以省人大社会委为召集单位的起草工作专班,负责法规修订草案的起草、调研和论证等工作。

  2021年2月,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专班召开会议,明确修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是坚持法制统一,注重法规的连续性。原条例的规定与上位法抵触或者不一致的,进行修改或删除;对于符合上位法精神且符合我省实际的规定,予以保留。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法规的可操作性。上位法规定明确具体的,尽量不再重复;上位法规定比较原则的,结合我省实际进行补充细化;实践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符合上位法精神的,吸纳上升为法规。三是坚持系统谋划,注重法规的协调性。妥善处理好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我省预防未成人犯罪条例制定工作一并统筹考虑,使之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根据上述思路,起草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经过专班成员共同努力,3月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4月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论证。一是发往9个市州人大征集本级人大及其所辖县级人大的意见,要求各地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基层代表、人大代表的意见。二是召开论证会听取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直相关部门和省关工委等30余家部门的意见。三是征求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组咨询专家意见。四是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安顺、毕节、黔南,深入学校、街道、社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当面征求意见。专班对收集到的300余条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比对,吸纳了大部分意见。对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草案讨论稿。4月30日,立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讨论稿。5月10日,省人大社会委召开委员会会议进行审议,形成了修订草案议案。

  三、修改的主要内容

  草案共10章88条,对照原条例新增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特殊保护”三章,新增52条、修改32条、保留4条、删除25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

  (一)细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和政府保护、司法保护中各方的责任。依据上位法并参照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做法,细化了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规定了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职能职责和成员单位组成,明确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在“政府保护”章对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作了细化,以更好落实国家亲权制度。在“司法保护”章明确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两院”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司法环节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全覆盖,从多个角度细化司法保护措施和程序。

  (二)细化强制报告制度。依据上位法和最高检等9部门2020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的意见(试行)》,在“总则”中规定了强制报告制度,并在“社会保护”章以列举方式明确强制报告主体必须向公安机关报案的10种情形。

  (三)强化监护人第一责任和学校保护责任。依据上位法细化监护人职责的正面、负面清单的同时,参照2019年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在“法律责任”中规定了对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可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在“学校保护”章细化了学校若干保护职责,规定了学校应当预防和制止性侵未成年学生的行为和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学校、幼儿园集中就餐安全制度规定。

  (四)明确网络保护和社会保护中各方责任。针对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实,在“网络保护”章细化了部门、学校的保护职责,强化了监护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责任。对预防网络欺凌、禁止将手机等智能终端带入课堂等社会关切的问题也

  作出相应规定,力求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在“社会保护”章充实了各类场所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和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对未成年人寻求自我保护也作了相应规定。

  (五)增加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针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数规模较大、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增设具有我省特色的“特殊保护”专章,对留守和困境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明确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制度,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细化各项保护机制措施。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不再保留“专门学校”的规定。征求意见过程中,有意见认为专门学校作为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干预矫治的学校,应参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中进行规定为宜。经过慎重研究,采纳了这条意见,删除了原条例中专门学校的规定,相关内容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中体现。

  (二)关于未成年人违法和轻微犯罪记录消除制度修改为封存制度。原条例规定:“对违法和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试行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征求意见过程中,有意见认为2010年的这一规定和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同年配套出台的《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消除暂行办法》,与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规定存在冲突,建议将“消除”修改为“封存”。经过深入研究,草案吸纳了这个意见,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同时对落实好封存制度,进行了细化规定,以保障违法和轻微犯罪未成年人不受歧视,重新回归社会。

  以上说明,连同草案文本,请一并审议。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gzdt/lfgz/lfjj/45440.shtml

上一篇: 关于《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三次审议修改稿)》修改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关于《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