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安徽省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的意见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安徽省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今年以来,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按照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上半年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主要指标好于全国,总体趋势向好,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同时,受三年疫情的影响,叠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中消费恢复不够、投资增速回落、实体经济困难、就业增收承压、皖北发展总体偏弱等问题仍较突出,部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执行情况与年度目标有一定差距。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着力促消费、稳投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争取实现更好结果。
1.更大力度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细化实化促消费政策。着力提升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推动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支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开发更多数据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二是稳定商品房需求。紧盯国家政策调整,及时优化商品房销售规定,积极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引导农民有序进城落户,支持人才引进、就业创业和多子女家庭等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完善公积金和信贷政策,满足多层次商品房需求。三是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加快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扩大快递进村广度和深度,提升城乡商贸设施水平,改善城市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四是促进商文旅一体融合发展。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商文旅融合消费空间,整合资源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文促旅、以旅兴商、融合联动。
2.更高质量狠抓有效投资。一是加强项目谋划招引。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十四五”规划,聚焦能源、水利、交通、生态环保、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接续谋划具有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力争早开工、早建设。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第三方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商,大力招引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落地投资。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项贷款等多渠道资金,支持通过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保障资金有效供给。进一步完善土地、环境容量、能源资源高效配置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促进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积极对接国家房地产新政,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统筹供求关系变化,统筹保障性住房供给、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统筹住房增量提质和存量盘活,统筹城乡发展,增加高品质住房开发建设,缩短库存商品房去化周期,力促房地产投资稳定合理水平。
3.更加聚力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一是着力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实施好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二是大力推进战新产业集群载体建设。加快实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一轮三年建设规划,推动基地融合化发展。大力推动光伏储能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巩固和扩大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培育争创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强化创新能力支撑。以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完善法治保障。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并借鉴兄弟省区市有效做法,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修改我省促进战新产业集聚发展条例。
4.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一是加快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标沪苏浙和高水平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狠抓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将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长三角各省市,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减按15%征收政策向安徽自贸区复制推广,并在自贸区内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加快营商环境条例立法进程,营造央企、民企、外企投资首选地的良好生态。二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化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皖北地区用好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政策,加快合作园区高标准建设。出台皖北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方案,链接央企、省属国企及知名民企资源,打造皖北新材料生态基地。三是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改革。开展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减煤降碳诊断,推广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实施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进企业改造升级。
5.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一是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时出台我省实施办法,激发民营主体活力。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聚焦省内相关下游企业,通过资本合作、交叉授权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提高本省产品配套率。支持重点民营外贸企业“组团出海”,进入并扩大美西方势力退出的国际市场。二是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稳增长重要作用。国有企业要围绕省委决策部署,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在重大项目建设、战新产业集群打造、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经济安全等方面加大力度,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三是支持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精准把握困难企业存在的堵点卡点,对重点企业要一企一策,对数量较多的中小微企业要分层分类制定具体的支持方案,加强跟进协调服务,尽心尽力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拓展和创造市场。
6.更有实效提升民生保障。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开展多元化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针对毕业长期未就业大学生开展“一对一”全方位帮扶。二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用足用好国家增加居民收入政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各类转移性收入。三是不断提高健康养老保障水平。把握机遇,加大投入,继续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加快已批准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向国家争取适当提高我省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数水平。四是有效防范经济领域风险。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对高风险县区的政府债务把控,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加强地方中小银行及重点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实施金融风险处置攻坚行动,坚决维护全省金融生态稳定。厚植产业生态,提升创新维度,完善多层次人才供给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