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夯实发展基础,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政策保障,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流通体系,着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开展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
报告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报告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有所增多,农业灾害风险加大。与此同时,粮食作物病虫害连年发生、数量增多、范围加大,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二是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耕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报告显示,需持续关注的风险挑战包括: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短板,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着力化解国际粮食市场不利影响,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在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上,强化粮食安全法治保障,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压实地方责任,加快形成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在大力落实藏粮于地方面,进一步采取过硬实招,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编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快推进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在积极推进藏粮于技上,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粮食作物品种,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报告强调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农业资金更多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产业,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主产区。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建立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坚持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增强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粮食产业;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粮食产销衔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及面向小农户的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此外,报告还介绍了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和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等方面的工作考虑。(张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