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自治区商务厅厅长
广西自贸办主任蒋连生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请予以审议。
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一年多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建设,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突出服务陆海新通道建设、突出边境经济创新发展三大领域,深入开展制度创新。一年多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立足于“为国家试制度”“为广西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重大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各类资源要素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共识,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速。
今年6月,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委托第三方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对三个片区1166家和104家企业/机构开展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企业对广西自贸试验改革成效反响明显,普遍认为自贸试验区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对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跨境贸易、获得电力等满意度超过80%。9月,自治区党委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展专项督查,企业普遍反映:广西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良好,服务透明、专业,基本实现审批“只跑一次”的目标。
一、广西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片区政务服务水平。以企业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精简、便利、高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目标。按照“应放就放、能接则接”的原则,推动片区“放管服”改革。一是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有效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2019年底,印发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片区内全面实施“证照分离”545项改革事项,其中直接取消审批13项、审批改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60项、优化审批服务464项。创新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信息共享通报制度。截至今年9月底,“证照分离”全覆盖举措惠及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2832户、存量企业283户。德勤报告指出:“在‘证照分离’改革事项中,涉及的5大项改革试点任务总成效率为100%”,企业获得感评价最高。二是全力推动下放片区内行政权力事项。自治区政府分别于今年2月20日、6月2日召开第51次、58次常务会议,研究下放省级行政权力事项,162项努力实现“片区事片区办”。目前南宁、钦州港、崇左片区分别承接161、148、139项省级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各相关部门和片区基本完成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审批流程再造。三是集成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提高服务效能。三个片区分别设立了统一对外的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中心和招商服务中心,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南宁片区通过“政银合作”,实现企业开户线上全流程电子化登记,“照、章、票”和完成银行开户2小内办结的审批创新。如加拿大某公司总经理因疫情无法前来中国,但又想在南宁片区注册企业,致电相关负责人了解企业注册流程,后通过网上注册形式,成功在1个小时内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又专门致电表示感谢和惊叹。四是推广改革创新经验,形成改革示范。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提前介入监督”改革模式、土地征收“净地交付”新模式、援企惠企补贴“免申即办”兑现服务模式、“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工程建设项目“豁免许可”审批改革、创新建设工程第三方实测实量评估模式等政务服务改革试点经验或案例,获得自治区主管部门和专家认定,并将在全区推动复制推广。
(二)聚焦提效降费优服,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一年多来,我们全力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便利化创新,在全区率先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改革“智慧湾”项目、积极探索陆路边境口岸“提前申报、卡口验放”监管新模式、友谊关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新模式等改革试点。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沿边首个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及进出口提前审结模式口岸,实现海关边检共用一个卡口通道,自动验放8种业务类型。南宁片区积极为跨境电商创新制度,形成集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监管一体的“三合一”集约化通关新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项目完成后,实现查验部门数据与港口、铁路及第三方港航服务企业“一朵云”“一张网”互通共享,集装箱通关人工作业环节由36个减少到8个,纸质单证由41份减少到8份,减少口岸作业时间21小时。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1-9月,广西海运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2.76小时,陆运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69小时,均排名全国第1。
(三)聚焦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20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压减至30条。放宽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行业投资准入门槛,做好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投资促进政策,为打造合法公平的投资环境提供制度保障。设立“外资企业服务专员”,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各层级、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外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和投诉机制,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体系。全力推动片区完善产业投资配套和生活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南宁片区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城、中新物流园、南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建设;钦州港片区整合资源力量加快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平台等建设;崇左片区努力集成凭祥综合保税区、边境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力量加快发展。
(四)聚焦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依托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政银合作”一站开户新模式、中国—东盟(南宁)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融资股权融资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三合一”服务中心、人民币对柬埔寨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等8项改革试点经验或案例。2020年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方案》,依托中马“两国双园”创新开展跨境金融合作试点,在全国首创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业务、境内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等金融创新改革。在边境地区探索开展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区域挂牌交易、现钞调运和人民币贸易结算等,积极构建以中国一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位于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引入金融机构(企业) 134家。2020年1-7月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45亿元。
(五)聚焦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一是创新拓展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以广西自贸试验区为牵引,大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两国双园”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在政策创新、系统集成等方面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AEO (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积极参与中国一新加坡“单一窗口”国际合作试点,提高国际事务参与度和影响力。二是创新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钦州港片区首创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互认机制,在海外设立铁路集装箱还箱点,形成“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全程国际多式联运模式,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物流集聚。开创“一口价”“一单式”国际多式联运定制化服务,提供定制化物流便利化服务,企业物流成本大幅下降。1-10 月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402.4万标箱,同比增长35%。三是创新引领沿边经济发展。创新“边民合作社+落地加工”的贸易新模式,积极推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加快边境产业集聚,提高边民收入。建立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银行+服务中心”模式,便利边民互市贸易结算。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四证两险一中心”管理模式,打造跨境劳务合作联审平台,实现跨境劳工证件“网上申报”“一窗发放”,已累计办证30多万人次,惠及300多家企业。
(六)聚焦引智引才引科技,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自治区公安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国人服务管理12项便利措施的通知》,为来自贸试验区学习、工作、创新创业外籍人员提供签证证件办理24小时咨询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自治区科技厅出台《关于深化外国人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许可管理若干措施》《关于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科技创新引才引智计点积分制度》《关于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方案》等3个文件,为自贸试验区引进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提供支撑。南宁片区加强与东盟国家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合作,中国一东盟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持续发挥载体作用,目前已有浪潮集团、云宝宝、科大讯飞等近30家企业入驻;成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加快金融专业人才交流和培养。
(七)聚焦完善1+3+N政策支撑体系,自贸试验区法治化环境加快提升。国家批准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治区制定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颁布实施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三个政策法律制度,三个片区、各部门先后出台51项专项支持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全力推动下,9月22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成为第五批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中第1个颁布、实施的省区。自治区高级法院、自治区司法厅等部门积极指导三个片区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服务机制,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法庭和公证、仲裁、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入驻片区,自上而下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二、现阶段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一年多来,自治区建立了“领导小组+指挥部+自贸办+工作部+片区管理机构”组织架构,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今年6月18日召开的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心社书记明确要求“要举全区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召开了37次指挥长会议,协调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动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但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
(一)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政务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一是行政权力在“放”和“接”上还有一些脱节。部门下放权力事项方案、培训未完全落实。片区承接事项能力有待提升。二是营商环境指标办事流程有待减压优化。企业期望进一步简化施工许可、纳税、执行合同、办理注销等营商指标的流程和手续。三是政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部门“信息孤岛”“信息垄断”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四是政策应用度不高,承诺兑现不及时。各片区招商引资未能聚焦规上工业企业和限上服务业企业,致使出台的招大引强落地政策使用度不高。
(二)部分口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有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是港口相关港航服务要素不全,市场竞争不充分。钦州港片区航运服务中心港行服务企业少,目前入驻机构及企业仅为110家,部分港航服务企业通过垄断哄抬服务价格。二是港口服务收费偏高。钦州港的报关费、码头操作费、舱单录入费等收费较高。
(三)人才供给与片区高速发展矛盾比较突出。一是片区企业亟需的多层次人才缺乏,影响片区重点产业的谋划和发展。二是人才系统化服务未建立。各部门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系统集成的服务政策体系,产业园区所处位置偏远,配套生活、娱乐措施不健全,导致人才“留不住”。三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片区人力资源专业化服务水平及发展程度不高、服务能力不突出、国际国内领先的中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较为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四个高地”和“五区一港”的建设目标,对标对表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力打造广西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一)加强营商环境监测评估,及时解决营商环境问题。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评估。围绕营商环境堵点、难点,深入细致对标新加坡、上海等地的做法,打造具有广西自贸试验区特色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广西自贸试验区的营商环境。二是结合广西自贸试验区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营商环境监测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建立入区企业实时回访机制,建立快速协调服务机制,及时、精准解决营商环境中的问题。
(二)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一是确保“放得下”“接得住”。进一步规范、明确权限下放落地工作,探索制定广西自贸试验区行政权力授权“负面清单”,最大限度赋予自贸试验区管理权限,加快实现“片区事不出区”。二是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提升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的认可范围。加快与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的对接,确保“证照分离”改革中各部门涉企信息的归集与共享。三是一键对标上海,以企业获得感、体验感为导向,加快推进线上线下“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手机APP创新。
(三)进一步大胆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一是围绕口岸政策措施,优化通关全流程再造。对标世界级口岸标准以及世行相关指标,以北部湾港通关通行全流程优化再造为核心内容,全面提升港口通关物流效率,降低合规成本。二是加快引入竞争主体,降低收费。落实《关于推动进一步降低广西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1 年)》工作要求,开拓货源,落实引入竞争主体,切实推动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水平,降低港口费用。三是优化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加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建设,加快钦州港航道基础设施、集装箱智慧码头、陆海联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新国际物流园、南宁空港、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加快完善崇左片区口岸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提高边境口岸货物集疏运能力。
(四)建立完善“招才引智”机制,提高营商环境软实力。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认定和通行制度。围绕片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完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和人才流动通行制度。二是针对性多渠道招纳人才。面向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国家有关部委,通过联办、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不断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加快推进各片区宜居宜业的创新示范性项目,建立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以环境吸引人才;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以服务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