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民宗委主任班忠柏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请审议。
我区现有12个自治县(包括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包括西林县、凌云县和资源县)(以上15个自治县(县)简称自治县)。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区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为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等“四个新”总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牢记领袖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重心聚焦到质量和效益上,不断在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突出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从政治大局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下,各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展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突出顶层设计,在推动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上迈向新高度。长期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扶持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四五”以来,着眼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抓实抓好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严格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三个共同愿景”之一的重大部署,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纳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组织召开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等会议,把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抓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强力推进;积极协调推动将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单位由40个增加到51个,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汇聚更大合力;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责任分解到各委员单位,把推动自治县在内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专项绩效考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助力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出台或落实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以及强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培训等支持作为全区需要统一落实的绩效指标,高位推动支持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等有关工作。
(三)突出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5个自治县中,有4个自治县已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9个自治县已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其他自治县正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当前,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起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广普通话、鼓励族际语言互通,相互尊重风俗习惯、共享多彩文化、缩小发展差异,保护婚姻自由、支持和鼓励族际通婚,形成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巩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水乳交融、开放包容的民族大家园,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以龙胜侯振荣一家为代表的“九口之家、情融五族”的和谐画卷比比皆是。2021年,龙胜各族自治县70周年县庆工作获得国家民委领导充分赞誉并作出肯定性批示,称其为全国县庆工作提供了“龙胜样板”。
(四)突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自治县则是主战场上的重要阵地。2015年,15个自治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17.57万人,贫困村1121个,其中14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或石漠化片区)县,9个为深度贫困县,3个为极度贫困县。自治区人民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全力攻坚,推进“八个一批”,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实施“五个专项行动”,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到“十三五”末,我区15个自治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3.69万人,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自治县不仅同全国、全区一道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激发了内生动力,提升群众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积极性深刻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自治县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同时,已将14个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或石漠化片区)自治县确定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确保了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深入、系统,力求争取更多资源支持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突出创新驱动,经济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自治县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提质。2016—2021年,自治县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人均值年均增速均超过7%,分别高于全区增速0.9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年均增速比全区年均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达到6.4%,累计打造自治区级以上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58个。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15年的284家增加到2021年的368家,202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区增速3.6个百分点。四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1%,比全区年均增速快0.2个百分点。特别是特色旅游、健康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金秀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融水入围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名单,巴马被评为“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六)突出城乡统筹,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末,自治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34%,比2015年末提高7.7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自治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高于城镇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1,比2015年缩小了1.07。近年来,全区深入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县城品质进一步提升。例如,凌云开展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示范性工作,在促进该县产业发展的同时极大改善了县城整体面貌,该项目于2021年4月成为全国36个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广西唯一入选项目。
(七)突出差别化支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16—2021年,全区累计投入自治县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贫(衔接)资金166.18亿元。2015—2021年,全区累计投入自治县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含教育、农村危房改造、医疗卫生机构等三个方面建设资金)156.93亿元,2020年起,为新一轮每个自治县逢十周年庆祝活动协调落实8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020年恭城县庆为8405.5万元,2021年龙胜县庆为11041.78万元,2022年西林纪念活动为15226.87万元、凌云纪念活动为12254.5万元、金秀县庆为15525.9万元、融水县庆为14314.96万元、三江县庆为13688.44万元,2023年隆林县庆为12445.48万元,对8个县支持总计超过10.28亿元),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2021年,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11.59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和13.2%。二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自治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58.9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三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14个自治县已实现通高速公路,今年力争完成西林县通高速公路目标。自治县基本实现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客车、屯屯通公路,所有行政村通广电光纤,农村安全住房、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八)突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着力推进自治县生态示范创建、污染防治攻坚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自治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范围为93.7%—100%。2017至2021年,三江、凌云、金秀、龙胜和巴马等5个自治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富川、金秀、三江、龙胜、恭城、资源、凌云、西林、大化等9个自治县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县。三江、融水、富川、罗城、环江、都安、大化、金秀等8个自治县荣获“广西森林县城”称号。
(九)突出改革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水平明显提升。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我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在高水平共同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通粤桂旅游扶贫动车专列,有14个自治县纳入粤桂东西部协作帮扶县;积极参与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加快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起点较低,历史欠账较多,自我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经济发展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依然较大。2021年,自治县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34.8%、59.6%。自治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均明显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我区40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9个自治县属于国家级重点县,有5个自治县属于自治区级重点县。2021年,15个自治县还有14.1万脱贫户家庭(含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三是民生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优质资源相对短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入园、入学、就医、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占比过高,工业化程度落后,服务业发展缓慢,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2021年,自治县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8.1∶23.9∶48.0,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二)生态优势未充分发挥,“两条底线”一起守任重道远。15个自治县中除隆林县列入农产品主产区外,其余14个自治县均列入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自治县加快发展意愿强烈,但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发展的制约较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不容乐观,同时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压力较大,且目前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低、覆盖面小,导致自治县群众虽然守着绿水青山,但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仍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推进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始终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实抓好,深入推动《“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的落实工作,支持自治县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指导和支持15个自治县尽快达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准,在自治县范围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示范试点,落实“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工作方案,通过重点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
(二)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措施。自治县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一级民族自治地方。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可根据实际需要,尽最大限度地扩大自治县的管理权限,推动自治县克服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及时制定配套法规及自治条例,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民族工作方面自治区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同时,围绕自治县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修改和完善与民族自治地方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各项条例、办法。二是充分利用好自治县逢十周年县庆活动(纪念活动)重要平台。积极协调自治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参与谋划支持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自治县解决一系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的软硬件短板和弱项,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迈出更大步伐。三是研究出台倾斜支持自治县人才队伍建设政策。采取更大力度倾斜实施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多种形式配备乡村教师、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优先满足自治县人才队伍补充需求。采取包括适度提高工资待遇、加大培养使用力度等必要措施,使自治县的各类急需人才能够进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坚持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自治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下一步谋划的重点工作。一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针对自治县产业支撑不足、发展较为缓慢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立足各县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因素,明确优势突出、最具潜力、带动力强的1—2个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着力培育形成区域拳头产业,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例如,恭城、资源、富川等地的现代农业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三江、巴马、龙胜等地可依托重点风景名胜区、康养基地等加快建设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等。二是找准定位高水平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指导、支持自治县准确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生效实施、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根据县情统筹考虑各自治县参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打造等重要发展契机中来,为高质量发展“搭乘便车”。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自治县招商引资的倾斜支持力度,协助引进有实力、效益好、符合自治县资源优势的大企业落地;帮助自治县强化“一把手”抓招商机制,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不断推进产业招优引强,做到因地制宜、主动出击,承接大湾区技术和产业转移,积极融入粤港澳产业体系。
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