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法治之力 积法治之势
持续为文明天津建设保驾护航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综述
文/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办公室
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文明建设是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关于以法治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策部署,连续第四年开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助推全域创建文明城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
2022年5月至7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等方式,对全市16个区和负有法定职责的市级重点部门进行了“全覆盖”式现场检查。
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精准发力,是提升执法检查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监督重点和问题线索的选取上,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力量,坚持群众反映什么,人大就检查什么,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今年4月至5月初,市人大社会委会同市文明办开展了手机网络问卷专题调查,30341份答卷真实反映了群众意见较集中的不文明现象,如噪声扰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为执法检查提供了一手资料。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收集投诉举报线索4871条,筛选出重点检查线索226条,带着线索直奔现场,提高了工作效率。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检查组将在实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分析,由表及里,探究问题成因。对新发现问题侧重从宣传引导、执法监管方面分析成因,对复发问题侧重分析长效机制、跟踪管理层面漏洞,对顽疾问题侧重分析制度缺陷和思想障碍,对症下药,靶向施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达到“核查一条线索,促进完善一项政策,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持续跟踪,形成监督闭环。连续四年开展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每次均对往年发现问题进行抽查检查,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今年,委托各区人大开展问题复核,对222个往年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保持情况进行全面跟踪,进一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长效整改机制,真正将人大监督成效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聚焦重点,专项整治,居民幸福感得到提升。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将执法检查列为常委会监督项目,持续用力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和问题整改落实。针对违规养犬、共享单车停放乱象等顽疾问题,实施重点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有关调查表明,我市群众对条例施行情况满意度达97.39%。连续多年的执法检查有力推动了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区)评选中,西青区、北辰区、滨海新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入选数量、综合成绩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和平区、河西区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进社会治理
条例实施以来,在各方面积极努力下,条例宣传持续深入,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市民素质明显提升,以法治力量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文明习惯养成非朝夕之功,我市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不容忽视,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推动条例家喻户晓、文明观念根深蒂固,需要持续宣传造势、成风化人。检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宣传条例后劲乏力,宣传形式趋于传统,缺乏广泛性、连续性、实效性。检查组建议,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保持宣传热度。一是继续运用各类媒体、媒介,开展全覆盖、立体式、常态化宣传。二是履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大“以案释法”力度,达到“处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着力强化对重点群体、重点行业的宣传,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做到分众化、全覆盖。
文明社会的形成,既是历史演进的过程,更是持续监管的结果,执法效果直接关系到条例实施效果。检查组在快速路辅路发现,机动车在施划有黄线的路边停放,甚至占据非机动车道。对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随地吐痰等违规行为,仍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检查组建议,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对重点场所、重点对象、重点时期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集中力量重点整治。二是对屡教不改的,坚决加大处罚力度,彰显执法刚性。三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管理,让一线执法工作人员能执法、会执法、敢执法、善执法。
检查发现,持续推进文明治理的长效机制仍存在一些短板。市、区两级政府组织推动、牵头抓总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联席会议、“吹哨报到”、现场推动会等工作模式运用效果有待提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城乡结合部和各区交界处联合执法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对此,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夯实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纳入法治政府考核标准,对反复性、顽固性问题细化配套措施和执法标准。二是强化部门以及部门与街镇、社区之间的统筹协调、健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理顺“条”“块”关系,共同解决治理难题。三是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监督和不文明行为举报机制,建立健全示范引领和表彰机制,督促执法及时、有效。检查发现,一些居民文明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不文明问题依然存在:圈占绿地私搭乱建问题多发,违规养鸽依然存在,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禁而不绝,楼道堆物难以根治,乱堆垃圾时有发生。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强化标本兼治,深度推进整改。一是要坚持标本兼治、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持续用力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二是认真总结条例贯彻实施的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疏堵结合、综合施策、防止反弹的工作招法。三是各级人大要加强跟踪监督,形成监督闭环,推动各类问题高标准整改到位。
直面问题实问实答彰显监督刚性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审议中,有的委员提出,要持续保持贯彻实施条例的热度。运用好“声、屏、报、网”各类平面媒介、传统媒体、网络载体开展全覆盖、立体式、常态化宣传。建立健全常态化执法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将执法监管落实在经常、坚持在日常。
有的委员倡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各类学校的作用,依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广泛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各项规定,推动法规条例进学校、进课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普法宣传和日常监督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氛围。
有的委员建议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视程度,压实区、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加大文明殡葬的宣传引导力度,深化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质量,集中力量对“脏乱差”易反弹区域开展清洁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文明氛围。
在专题询问中,6位常委会委员围绕人民群众关注和执法检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对有关部门治理不文明行为的制度建设、实施方式、保障措施等展开询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领市文明办等7个部门到场听取意见并回答询问。一问一答间,问出了群众关切,指出了问题症结,答出了思路对策,作出了为民承诺,使人大监督发力生威、可感可见。
从群众关切发问——“机动车占压绿道、盲道停车,或者违规停放在路边,极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有效治理?”杨蔚东委员首先就群众关注热点发问。市公安局表示,一是在重点时段、重点点位,加强“战役式”执法。二是坚持严管与疏导相结合,采取制止、提示方式,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停放。三是统筹做好停车泊位及设施规划工作,科学地增设临时停车路段,实施限时停车管理。
从检查成效发问——“检查发现,一些区域,如沿街的商业网点、医院、写字楼等场所门口,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时有发生。请问原因在哪?下一步将如何提升治理效果?”戴蕴委员向市交通运输委提问。该部门回应: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监管力度不够;二是企业对非重点区域的运维不够重视。三是个别市民文明骑行的习惯尚未养成。下一步,一是强化行业管理,增补停车框线、上线禁停区、实施定点取还等,拓展精细化治理覆盖范围。二是强化企业考核,增加非重点区域考核范围,引导企业优化运维方案。三是强化文明骑行,推广应用海河信用分,探索将骑行人严重违规纳入失信行为。
从机制建设发问——蒋宏建委员提出:“目前我市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对不文明行为人的失信惩戒没有落实到位,请问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改进?”市发改委表示,一是因为个人信用评价没有被社会广泛应用,二是存在“小过大惩”思想顾虑。下一步,将加大海河信用分和个人信用记录的宣传推广和运用,认真研究与失信行为相匹配的新的惩戒措施,加大对个人失信惩戒力度。市市场监管委补充回答,将制定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把违反条例的企业列入失信惩戒对象,实施最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价分类监管,加大文明行为方面的评分权重。
杨春武、庞学光、成卫东委员分别就圈占绿地、殡葬陋习、条例宣传展开提问,有关部门一一作答,有力度有干货,起到了增强监督实效、推动改进工作的作用。
古语云:从善如登。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方面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履行职能,持续推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让文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让法治为高效能治理护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执笔人:耿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