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宁静、恬静……以“静”组词,答案有很多,却罕有贬义词,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静”字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自古以来,“修身”讲求“致虚极,守静笃”,“齐家”贵在“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如今,谁又不向往在生活之中、结庐之处,无车马之喧呢?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场舞、夜间施工、飞车“炸街”……形形色色的噪声夺走了人们的宁静,在环保热线举报平台中,噪声投诉长期位居各污染要素的第二位。
2021年8月20日,福建福州,公园内安装的噪声监测器。摄影/中新社记者 张 斌
“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于2021年12月24日表决通过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宁和谐环境需求,来如春风化雨,势若春雷乍响。
欲守护安静,必先判别噪声。噪声污染防治法将“噪声污染”界定为“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将一些“有噪声产生却无排放标准”的领域纳入管辖范畴。这一界定有助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监管空白以及监管对象不明确问题,被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家学者们赞为“创新之举”和“治本之策”。
上文提到的广场舞、夜间施工等,已经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噪声污染问题,噪声污染防治法将这些问题分别归类为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等,并逐条施策、“一锤定音”。百姓操心的噪声问题,在这部法律里几乎都能找到答案——
关于邻里噪声等,法律规定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和其他日常活动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共同维护声环境质量。明确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关于广场舞等娱乐健身噪声,法律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关于室内装修噪声,法律规定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关于设施设备噪声,法律规定使用可能产生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设施设备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管理者等,应当采取优化布局、集中排放等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
关于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
……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对于违法产生噪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在第八章“法律责任”中以十七条法条作出针对性惩处规定,如:明确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工业噪声等违法行为的具体罚款数额,增加建设单位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不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增加责令停产整治等处罚种类。
法者,天下之仪也。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因时而变、科学施策,在于权责分明、条分缕析,更在于充盈在九章九十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保护公众免受噪声污染侵害的决心。这部法律“静悄悄”,却可在人们心中遍遍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