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报告的意见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张箭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挂牌建设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扎实推进总体方案和专项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劲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先导作用逐步发挥。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试点任务有待进一步推进、赋权承接有待进一步精准、协同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联动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等问题和不足。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着力优化工作体制机制。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强化专题培训和宣传推介,进一步深化对我省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区位优势和发展目标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通盘研究制度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等各项政策,厘清理顺省直部门与片区、所在市与片区、片区与片区之间的关系,加强横向协作和纵向指导工作力度,合力解决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激励考核和容错纠错机制,细化“赋权增服提效”一体推进举措,不断激发片区改革创新活力,提高市场主体运用政策能力,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各项试点任务。
二要着力强化制度改革创新。要锚定自贸试验区制度性改革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对标世界更高水平开放规则,学习借鉴复制国内外自贸试验区先行成功经验,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制度创新试验和高水平、高标准的压力测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要坚持不懈深化外商投资、境外投资、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要积极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要按照宏观审慎、风险可控原则,完善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金融开放创新框架,推进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要强化数据源归集共享,健全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创新。
三要着力助推科创产业发展。要紧紧依托安徽科创优势,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作用,加快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建设,制定重点产业开放创新一揽子清单举措,助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产业打造面向全球的产业集群。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拓展提升安徽创新馆及科技大市场功能,保持“科交会”时刻在线,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要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搭建企业化招商平台,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合肥片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蚌埠片区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凸显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安徽特色。
四要着力扩大协同辐射效应。要强力推进“双招双引”,以制度型开放吸引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要依托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发挥好空间、要素、产业互补优势,突出政策、产业、贸易、资本、人才联动,深化联盟成员间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合作,探索与中部地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助力打造五个“区块链接”,不断提升我省自贸试验区能级。要加快推动联动创新区建设,强化省内各市与自贸试验区开展机制、产业、项目、人才、资本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鼓励自贸试验区制度成果复制推广,努力形成改革开放红利共享、成果普惠的局面。
五要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加快出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细化配套政策和工作制度,为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动态调整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因地制宜实施“四送一服”工程,构建“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系统,建立独立的统计和评价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要健全行政执法机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调解、仲裁、诉讼相互衔接的一站式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要着力完善优化人才服务体系,集聚培育用好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推进公职人员评价机制改革,组建商事、法律等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自贸试验区智库。要密切跟踪疫情防控动态,增加贸易货物检验检疫频次,实施开放便利稳妥的人员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保障自贸试验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