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振兴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09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人大网

  ——2021年9月2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副主席 费志荣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受蓝天立主席委托,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报告推动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振兴情况,请审议。
一、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取得的成效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实施工业强桂战略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把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于2018年5月召开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2021年2月召开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工业振兴,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2018—2020年分别增长4.7%、4.5%、1.2%,2020年工业增加值5221亿元,是2017年的1.2倍。工业投资增速保持高于全国,2018—2020年分别增长12.2%、11.1%、7.7%,比全国分别高出5.7、6.8、7.6个百分点,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支撑力量。工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18—2020年,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7%,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工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35%左右,工业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稳中向好,1—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比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分别高0.7、2.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增速在全国排名比去年同期提升14位。
(二)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呈现新优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施补链强链延链项目500多个,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了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食品、冶金、汽车三个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对汽车市场波动和芯片短缺影响,制定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构建全产业链,形成了包括载货汽车、客车、乘用车、车用内燃机、汽车零部件等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上汽通用五菱“跨十工程”取得新突破,柳州上汽无级变速箱(CVT)生产线项目填补了宝骏汽车无自动档的空白,东风柳汽重型卡车积极拓展北方市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积极开展新车型研发,国轩高科新能源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柳州与联合汽车电子公司签订电动车桥、电机、电控系统项目建设协议,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8.9万辆,同比增长191.7%,高于全国184.2个百分点,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成为全国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
机械产业。实施推进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柳工、玉柴等重点骨干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广西智能制造城(柳州)、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两企三城”机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柳工集团成功生产全球首台电动装载机,轮式装载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玉柴国六发动机在国内率先突破,重型农机动力(YCK13)自走式高端采棉机打破了进口动力长期占据我国采棉机行业的格局。
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防城港钢铁基地1、2号高炉系统及配套炼钢轧钢系统建成投产,实现了高端板材的重大突破。创新“铝—电—网”发展模式,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取得新进展,南南铝高端航空航天用铝、电子电器用铝、交通运输用铝、高端器材用铝等加工规模持续扩大。广西金川铜业技改工程、南国铜业一期建成投产,金升铜业正常运行,鑫科铜业等一批铜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精铜产量跃居全国第4位。华友钴业、湘潭电化等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落地我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钦州市发挥临港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构建“油、煤、气、盐”多元化石化化工产业体系,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工业气体岛项目建成投产,二期75万吨丙烯及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钦州恒逸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林产化工、钛白新材料等特色化工产业初具规模。
电子信息产业。南宁、北海、桂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制造基地。瑞声科技在南宁布局的光学产业基地,推动晶圆级玻塑混合镜头技术的发展与规模化运用,将填补相关产业空白。北海惠科加快发展智能电视机显示模组、精密结构件等相关配套产业,2021年智能电视机产能将超过1000万台,在建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形成年产能3000万台智能电视机生产基地。桂林以深科技为龙头,目前已形成月产能450万台智能终端(手机)的规模,2022年产能将超1亿台,成为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充分发挥我区林木资源优势,打造原材料基地—人造板材基地—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近三年林木加工产值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年达到1300亿元,人造板产量达到6344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广西山圩产业园、广西桂中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贵港市产业园区(江南园)现代林产业轻工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崇左、贵港、柳州产业聚集区。欧卡罗定制家居工业4.0智能生产线、汉邦木业年产1000万平方米高端多层复合实木地板及高端木质家具等下游全屋定制家具项目建成投产,油漆、贴面及五金配件等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桂林、南宁、梧州、玉林产值规模在全区占比超过80%。新增广西巨星医疗、桂林南药、桂林优利特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起步推进,一批生物医药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桂林南药阿莫西林胶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现我区零突破。广西五和博澳药业公司桑枝总生物碱原料药和桑枝总生物碱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近十年来全国首次获批的糖尿病中药新药。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医疗物资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防疫物资企业从20家发展到200余家,形成口罩、消杀用品、医疗器械、医疗药品等40多种防疫物资生产体系。
轻工纺织产业。糖产业链加快延伸,蔗糖深加工产品超过20个,综合利用产品30余种。柳州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螺蛳粉产业,销量大幅提升,形成“小米粉、大产业”。柳州建设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广西制造”零的突破。河池宜州、梧州蒙山、来宾忻城等地积极发展茧丝绸加工,蚕茧和桑蚕丝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深加工短板加快补齐。玉林、贵港积极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牛仔裤浆染、水洗第一园。“2021中国纺织服装百强企业八桂行”活动促成60个、总投资超300亿元项目签约,涵盖织布、印染、服装、真丝面料等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领域。
精品碳酸钙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以贺州、来宾为重点的精品碳酸钙产业集群。贺州打造“原料开采—加工—销售—应用”一体化碳酸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和重钙粉体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广西华纳新材料科技公司、广西桂林金山化工公司、广西贺州科隆粉体公司已分别成长为全国纳米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龙头企业。研制出国际首台大型人造岗石微波固化装置,将岗石固化时间由15天缩短至1个小时,该项技术世界领先。
(三)结构优化取得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龙头企业数量增长、规模扩大,带动作用凸显。全区百亿元产值企业达到16家,比2017年翻一番,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1家。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成长链,推动科技企业群体快速壮大。通过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2806家。瞪羚企业实现从无到有,总数达10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2019年的空白增长到81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取得实效,重点推进汽车、机械、石化、冶金、有色金属、食品六大传统产业智能化装备升级,2018—2020年共认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88家、数字化车间17家。玉柴、中铝广西国盛稀土、福达重工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柳工、广西汽车集团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大力推进糖、铝、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节能技改,组织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5个,国家级绿色产品30种,自治区级分别为10个、81个、17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末,全区拥有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986家,较2017年增加441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730.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二五”末的5.4%提高到15.5%。轻工业振兴发展扬帆起航。自治区认定了23个特色轻工产业园区,电器、家电、机电设备、黄金珠宝等轻工产业快速发展;螺蛳粉成为网红产品,实现预包装110亿元、拉动配套及衍生品130亿元、实体门店118亿元的“三个百亿”销售收入;北海市引进了玖龙纸业、太阳纸业等纸业龙头企业。轻工业“断层缺位”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系统梳理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产业链结构,找准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方向及切入点和突破口,逐群逐链精准绘制了“1+18+14+14”的广西工业树产业林全景图,即:1张广西“两区两带”产业布局全景图、18张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图、14张各市主导产业布局图、14张各市工业园区分布示意图,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产业现状、布局、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指导、支持每个市发展3—4个主导产业,工业重点县发展1—2个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强首府、北钦防一体化产业布局,南宁市工业基础明显增强,北钦防临港大工业布局快速成长,柳州、桂林、玉林等工业发展质量水平加快提升。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政策优势,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截止2021年7月,南宁、钦州、崇左三个片区累计签约项目237个,签约金额2442亿元。
(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双百双新”产业项目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开工建设“双百”项目74个,累计完成投资2065亿元,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16个,累计新增产值720亿元。开工建设“双新”项目312个,累计完成投资810亿元,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109个,累计新增产值852亿元。桂林光隆光电激光器芯片生产与封装项目构建光芯片全道工艺制程的制造平台,成为我区光芯片生产骨干企业;南南铝加工高端高精铝材首台重大短板装备及配套建设项目部分建成投产,实现我国高性能高精铝合金材料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千企技改”项目力促产业转型提质。围绕补链延链、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工艺装备、推进智能制造、加快绿色改造五大重点,累计推进2196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69个,累计完成投资1026亿元,建成投产865个,累计新增产值1108亿元。通过技术改造,新增增材制造设备、口腔超声手术刀、大型超细粉体装备、高倍率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信息感知器、车桥齿轮等一批新产品,填补了我区产业链缺失环节后续环节,带动上下游集聚发展。突破轻量化专用汽车关键技术、铝合金整体挤压壁板展平关键技术、多金属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液晶触显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桂林福达、华磊新材料、澳加粮油、六和方盛等一批数字化工厂,玉柴智慧工厂国内领先,提高了产业智能化水平。
(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精准招商取得丰硕成果。2018年,自治区开展重点产业百日大招商行动,以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为重点开展产业大招商,共签约产业项目740个,总投资3610亿元,引进了一大批项目。2019年,自治区把“双百双新”作为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活动的重要抓手,共签订合同项目752个,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9个。2020年,自治区开展“三企入桂”活动,签订招商项目2001个,项目总投资2.42万亿元。2021年,自治区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1—8月新签项目1128个。产业合作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以来我区工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42项,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年产12万辆整车、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年产350万吨钢铁等一批标志性对外合作项目建成投产。汽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国内建立区域生产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布局了重庆、青岛等产业基地,柳工集团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金属新材料、石化、木材加工等企业在海外建立了一批原材料保供基地。
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振兴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区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一些行业和企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汽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区支柱产业汽车生产销售受到持续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区工业比重降低、增速趋缓,工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结构偏重、创新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面对困难和挑战,自治区党委、政府准确把握、科学分析,大幅增加对工业发展的要素投入,全面加强对工业工作的力量配置,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全区上下通力抓工业发展的氛围。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出我区最大的短板是产业、最大的弱项是工业的重大判断,提出加快工业现代化是广西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躲不过的重大现实问题,是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山”,必须把工业强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关键。鹿心社书记深入企业调研、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提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这一发展思路的根本性变化,让全区上下形成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共识。2018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作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自治区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各市也建立了由一把手抓工业的领导机制。去年以来,蓝天立主席多次研究部署推进工业振兴工作和具体政策措施,2021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出台《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19年以来,全区年中工作会议连续3年开展重大项目观摩,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看大不看小、看新不看旧、看高不看低,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2月在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上对北海、贵港、玉林、崇左四个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进行通报表扬,7月在全区年中工作会议上对北海、梧州、玉林三个工业投资先进市进行通报表扬,北海、玉林、贵港、崇左等市抓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全区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通力抓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建立培育龙头企业机制。自治区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作为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的主干工程,打好“扶、引、育”组合拳。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先后遴选了三批共146家企业入库培育,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帮助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配套、实施技改工程、开拓市场和要素保障等。加强产值前110家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服务,通过企业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三张清单”和一对一、面对面专题会等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和产业链协同。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在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共遴选200多家技术领先的企业入库培育。
建立推进产业集群机制。2020年11月,自治区成立重点产业集群工作专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4位副主任、自治区政协5位副主席领衔推进9个重点产业集群,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担任工作专班办公室召集人。九大产业集群工作专班召集人主动组织研究规划,带队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问题,召开行业协会论坛、服务企业纾难解困。今年上半年,九大重点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2020年4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治区成立了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担任专班召集人,聚焦重点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疫情防控、原材料供应、金融支持及用工用电等问题进行专题协调,出台35条措施提升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建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机制。2019年6月,自治区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思路,成立全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发展工程指挥部,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任指挥长,指挥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指挥棒,实行项目“双组长”工作机制,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以超常规举措奋力打好项目落地开工、困难攻坚、前期谋划“三大战役”,全力抓好新开工、竣工、谋划、签约“四个项目”,共筛选三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447个,开工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75亿元。成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指挥部,由自治区政协一位副主席任指挥长,深入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一批全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今年6月,在上述两个指挥部的基础上,自治区组建广西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指挥部,实施强企补链扩群、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园区提质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四大行动”,统筹协调推进工业振兴工作。
建立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企业制度。自治区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选派了98名政治素质强、综合素质好、懂工业爱工业的专业干部,其中厅级干部14人,组成14个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于5月底奔赴各市工业一线战场,当好项目施工员、企业服务员、政策宣传员,服务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和重点工业园区。各市也组建了工业振兴特派员队伍,全区工业振兴特派员总数达到1094名。截止8月底,14个工作队在办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环评等前期手续,用能、用工、资金等要素保障,以及市场开拓、企业经营、落实惠企政策等方面,共协调解决问题900多项,有力支持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持,全面加强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财政政策方面,2018—2020年,每年安排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开展新兴产业直接股权投资,共拨付33个项目合计28.68亿元。2019、2020年每年又统筹自治区相关专项资金约7亿元,用于支持“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千企技改”工程、汽车促销活动、稳增长措施实施等。2021年,自治区决定3年内每年统筹整合资金400亿元用于支持工业振兴,其中每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100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00亿元,用于企业发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扶持等。自治区财政参与设立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投资金额28.84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6.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2.43亿元,撬动新增金融机构贷款39.24亿元,实现投贷联动总规模68.08亿元。金融支持方面,自治区2020年推出财政贴息“复工贷”“稳企贷”政策,创新采用财政补贴银行利差、银行直降利率方式,支持复工复产和稳企业稳就业,2020年全区超过2500家工业企业获得优惠贷款超180亿元,贴息资金超3.5亿元。2021年起自治区每年统筹财政资金40亿元开展“桂惠贷”,计划带动约2000亿元优惠贷款投放。截至8月31日,全区工业企业8695家获得优惠贷款642亿元,贴息资金13亿元。用地用林方面,自然资源部门先后印发《优化土地要素供给若干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管理办法》,在全区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创新供地模式。2018—2020年,统筹安排0.79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等用地需求,实行用地指标核销制。在柳州市开展了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容积率等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得到提高,已公开出让了108宗工业项目“标准地”,面积7802亩。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指导项目业主科学选址,主动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林业部门加强与项目业主联系,指导项目优化选址,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用电用气方面,出台15条措施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电力市场从诞生到壮大,2018年以来累计组织339批次电力市场化交易,直接交易电量超3200亿千瓦时,为9000多家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90多亿元。加快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组织企业足额签订中长期合同气量,保障天然气需求。
深化工业领域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出台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投资、企业增资、产权转让、员工持股等6项制度,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柳工集团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实现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有机结合。百矿集团引入吉利科技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后企业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吉利百矿实现“三升两降两稳”目标。广西投资集团对南南铝进行重组,打通铝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全面深化工业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意见》,引入桂民投参与园区建设,在空港经济区扶绥片区和山圩产业园建设桂民投园中园、在藤县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北京驰普、重庆盈田等投资建设运营一批专业化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实施结构调整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以来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91万吨。淘汰铁合金、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73.8万吨。自治区出台《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明确产业鼓励类、限制类、改造类、淘汰类、禁止类方向,引导全区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自治区产业振兴指挥部出台《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2021年重点领域投资指南》,支持各市围绕全区产业布局和“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本市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自治区正抓紧制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科技支撑。自治区组织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27项。建立自治区科工联席会议机制,印发实施铝、碳酸钙、石墨烯、新型动力电池、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等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建立“科技搭桥行动”机制,由企业提出重大技术需求,自治区给予一定经费支持,联系院士专家团队协同进行研发攻关。扎实推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出台《广西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平台创建。目前,全区共拥有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18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自治区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1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34家。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治区有关部门出台《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承诺制容缺审批实施方案》,对备案类“双百双新”项目实行承诺制容缺审批,企业开工前涉及各项审批手续按规定进行书面承诺后可开工建设。自然资源部门创新开展“预审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在全区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税务等部门在全区开展企业开办一个工作日办结攻坚行动,工业企业开办提速2倍。自治区财政部门出台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取消部分地方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政策,有效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从2019年5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调整到16%。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降低气价、水价和物流成本,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每立方降低2厘;完善管道燃气上下游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气大用户市场化改革试点,2021年为3家试点企业节约用气成本1500万元;工业用水或新开工的重大项目用水价格在现行标准上临时降低10—20%。免收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货物港务费及港口设施保安费降低20%,停止收取途经贫困县的6条高速路一类桥隧道通行费、实行绿色通道免费和国际集装箱运输车减半收费、优惠ETC用户通行费等。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自治区出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55条措施,自治区工商联连续三年发布民营企业百强、民营制造业百强榜单。
(四)加强招商引资,全方位推进工业开放合作。
建立自治区领导带队招商机制。自治区出台《广西产业大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成立6个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由自治区领导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形成了“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专题招商、强力推进”的产业大招商工作格局。自治区领导多次带队赴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及有关省市开展招商,引进了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创新招商模式。建立自治区、市、县联合招商机制,共同组织专题招商推介活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形势,自治区投资促进部门创新开展不见面招商,指导各级成立“在线服务专班”。同时,积极开展委托行业协会招商、驻点招商等,取得了较好成效。
开展“三企入桂”行动。印发《“三企入桂”工作总体方案》和三大活动具体方案,设立“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等牵头部门,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三企入桂”大招商新格局。2020年7月,自治区与国务院国资委共同举办“央企入桂”视频会议,推动国家电投集团、南方电网、大唐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通过现场签约、云签约方式签署一批重大项目合作协议。2020年9月,自治区在深圳举行“湾企入桂”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引入了一批重大项目。2020年12月,自治区与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民企入桂”大会,集中签约了一批以先进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的重大项目。
今年以来,深入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推进“三企入桂”项目落地,着力提高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聚焦全国知名行企,制定了《2021年“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成立14个招商工作专班,其中11个是重点工业产业专班。1—8月开展“走出去”招商1465批次,对接重点行企4322家,“请进来”招商3315批次,洽谈企业6513家,促成50个园区与50家行企“结对子”。
(五)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建立工业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加强工业生产先导性指标监测,重点监测用电、税收、融资、用地、货物周转量、新增企业数、就业7个先导性指标的运行情况,预判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变化情况。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调度,按照产值占比50%、70%划分,分别确定产值前110家和产值前500家(含前110家)两批重点企业作为运行监测样本,每月10日、20日监测企业的生产进度和困难问题情况,每月28日监测企业的当月排产完成情况和下月排产计划。实施旬监测、月调度,分级分类分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措施。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精准施策,实施按季度出台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政策措施。2020年先后出台了工业复工复产9条、工业稳增长8条、达产增产10条等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按季度出台实施靶向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有力促进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应对汽车“缺芯”问题,自治区成立汽车芯片工作组,支持主机厂集中采购芯片,加快芯片国产化,推进本地芯片生产项目建设。今年1—8月增加解决15.9万辆汽车芯片,完成193种芯片国产化替代工作。为应对用电紧张问题,成立自治区电力保供工作专班,协调电煤供应,督促电厂加快检修,协调珠委加大龙滩水电出力,启动市场调节机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有序用电调度。
(六)大力推进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各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如:南宁市把强工业作为强首府的首要任务,实施“双百双新”项目57项,数量居全区第一。以瑞声为龙头的声学产业链初具规模,以合众、天际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加快形成,构建了以新兴产业引领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北海市在全区率先编制了《产业树全景图》,依“树”招商,招商的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升,“三企入桂”工业招商项目签约投资额排全区第一。组建了19个征地拆迁工作队,创造征地拆迁“北海速度”,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增长,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现代造纸等为重点的临海大工业取得长足进展。柳州市以201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柳州召开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现场会为契机,依托3家整车企业、4家专用车企业、1000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千亿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钦州市聚焦绿色化工新材料,以中石油广西石化为龙头,华谊、恒逸等一批补链延链项目相继落地,千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贺州市创新“双飞地”经济模式,引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补齐产业短板。梧州市在全区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立“市委抓工业的领导机制、优化工业园区管理机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三个机制,今年上半年工业投资总量位列全区第一。
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振兴面临形势和工作重点
当前,我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为广西发展全方位确标定向、擘画蓝图,为我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区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东盟合作,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自治区明确“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和“两个高于”的发展目标,对发挥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顶梁柱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区参与国际产业合作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加大。我区工业化率偏低、工业规模偏小,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占比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轻工业发展不足,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工业产品以初加工为主,高端产品和一线品牌少,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支撑不足,能源供应和电力保障趋紧,芯片及关键零部件持续影响,工业稳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要牢牢把握四个主攻方向。
——着力优化结构。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制造业比重。要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在全区加快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发展定位清晰、特色优势明显、集群效应突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产业迈向中高端。
——突出创新驱动。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好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质量强桂和品牌强桂战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品牌质量,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化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工业行业、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综合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全面落实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走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抓紧编制《“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规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名片,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制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方案,加快推进糖、铝、冶金、机械、汽车、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集聚发展,实现重点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南向为引领,以东融为重点,以北联和西合为协同,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的“两区两带”工业发展格局,奋力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有力支撑。
(二)着力扩群强链,加快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和绿色新材料产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绿色家居、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家用电器等轻工产业集群。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加快补齐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链,补强关键零部件生产的薄弱环节,有效延伸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高端石化产业链下游深加工环节,着力填补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5G设备及应用、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空白环节。实施园区建设“115”工程,重点培育建设10个千亿元园区、10个500亿元园区、50个百亿元园区,设定工业项目入园准入门槛,建立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一园一清单”,打造高质量产业承载平台。
(三)着力抓项目扩投资,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围绕国家战略、宏观政策和正在兴起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谋划项目,持续抓好“双百双新”项目建设,严把入库标准,坚决调整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项目。深入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建立重点企业技改项目库,实施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产品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完善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汽车、机械、金属新材料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新基建重大项目建设。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工程,强化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定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实施重大技术“揭榜挂帅”,攻克一批制约汽车、机械、金属新材料等产业中高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产业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实施千企科技创新工程,遴选一千家重点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示范带动全区企业创新发展。抓紧编制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规划,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产业创新综合体、新型研发机构。
(五)扩大工业开放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制定以汽车、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4个优势产业为主,以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智能家电等N个特色产业为辅的“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实施方案,规划建设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打造一批元器件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出口制造基地,建设一批海外原材料保供基地、初级加工基地。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玉柴等企业到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进一步推动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实施“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着力引进一批在相关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以及一批强基础增功能、优结构利长远的补链强链项目。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紧盯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及时将招商成果转化为投资实物量。
(六)强化企业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
培育壮大制造业优质企业,重点推进百家龙头企业、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三百”培育工程,支持瞪羚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营造利企惠商良好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和全程网上办理,全面推行项目投资承诺制,实行“先建后验”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供应能力。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调整产业园区内部用地结构,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深化“亩均效益”改革,逐步增加年度工业用地规模,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拓宽工业融资渠道,建立制造业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稳步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技改贷款和信用贷款比例,研究组建广西工业投资与资本运营集团公司,提升重大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投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工业振兴特派员作用,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重大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原文链接:http://dhzt.gxrd.gov.cn/html/art1725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