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中国人大》杂志 | 沈燕芬: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发布时间:2024-12-24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人大网

  12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23期,刊发了《沈燕芬: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现转发。

  

  全文如下

  10月,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的一片广袤农田中,一位年轻的“90后”姑娘正忙碌地驾驶着农机穿梭于田间。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4年前,沈燕芬还只是在深圳从事广告行业的一名普通白领,如今已成为一名“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工作中的沈燕芬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从“城市白领”到“土专家”

  “之前,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回到农村工作。”沈燕芬说,她的父亲沈灿星从事农机服务30多年,是增城最早一批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由于父亲腰椎不好,又逢农机订单量激增、乡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2020年2月,沈燕芬放弃了深圳白领工作,返乡接班,成为一名“新农人”。

  刚开始,沈燕芬对农机也是一知半解,只能天天跟着父亲“泡”在田里,熟悉农机耕作各个环节,并积极参与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大半年下来,她逐渐掌握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成为一名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一环。沈燕芬感慨:“相比于深圳,回乡的忙碌是不一样的,令我特别踏实。因为现在做的事情,变得更有意义了。”回想返乡后的种种经历,她觉得年轻人只要有足够的想法、沉得下心,一定能在乡村振兴这个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

  奔跑在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道路上

  在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沈燕芬积极响应,竭力推动传统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

  2021年,沈燕芬带领自家合作社,与其他几家农机合作社抱团发展,组建了广州市第一家农机联合社,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资源。同时,联合社引入精量旱直播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农机手。

  沈燕芬说:“联合社可提供的农机服务,已经覆盖农业生产从耕到收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在,联合社每年的服务面积越来越大,2023年超过了10万亩次。

  增城,是“米中碧玉”丝苗米的发源地。然而,“米香也怕巷子深”,外地人很少知晓。为了更好地促进增城丝苗米产业化发展,沈燕芬作为牵头方之一组建成立丝苗米产业联盟,并创立“遇稻里”特色品牌。目前,品牌成功入驻京东、抖音店铺、粤工惠等线上平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着力打响增城本土丝苗米品牌,实现产业惠农、产业富农。

  积极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沈燕芬认真履职尽责,着重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在走访调研中,沈燕芬了解到,目前“新农人”这一群体越来越庞大,但是支持保障政策还跟不上,需要完善。为此,她多次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培训机会和政策资金支持,帮助“新农人”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可喜的是,她的努力促使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扶持措施,包括建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班等,为年轻一代投身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沈燕芬还提出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小微企业管理名录,享受与小微企业同等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这一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使得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得到高质量办理,沈燕芬露出灿烂的笑容,“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解决一些问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尽管每天都很忙也很累,但沈燕芬干劲十足。“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就能够实现!”


原文链接:https://www.gdpc.gov.cn/gdrdw/rdlz/dbgz/content/post_2329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