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刁志远 杨雨润)眼下正值大棚草莓生长的关键期,12月2日,在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集乡宋楼村,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碌着,田间一幅繁忙的景象。
“我们17年开始从双八镇学习草莓种植,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这两年大干快上,到现在全村已经建成了500多座大棚,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村民富。”人大代表、景珂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谷永峰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周集乡人大主席团立足本乡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深入开展产业视察调研,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结合,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当好桥梁纽带探索发展方向
“我们周集乡人多地少,种植传统农作物难以致富,全乡各级人大代表要走出去、沉下去、做表率,深入调查研究、注重解决问题,在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乡人大主席团主席王松波提出要求。
在得知陈楼村扶贫车间“鸿迪电子厂”招工困难后,乡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成立代表小组,积极联系周边行政村与信息平台,拓展招工范围,深入各村了解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就业意向及技能水平等信息。经过乡政府、人大代表、企业多方共同努力,为企业招工153人,为企业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先后到中牟、永城等地,学习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各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全乡13个村,以走访、视察、调研等形式,了解全乡种植现状,广泛听取群众对产业发展的金点子、好主意,凝练撰写出了《周集乡特色产业发展》人大代表建议案,推动周集乡规划建设农村产业园,在全乡掀起了特色产业种植热潮。
发挥引领示范推动产业成型
在乡人大主席团的带领下,周集乡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积极创办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20多家,带头发展产业,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一片的“头雁效应”,人大代表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释放乡村振兴强大“发展能量”。
人大代表谷永峰推动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种植的草莓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每年为宋楼村集体带来收入近20万元,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户就业。杨各村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闫克印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组织人大代表、两委干部及部分党员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在他的努力下,杨各村蔬菜种植基地项目顺利推进,已发展蔬菜种植大棚400余座,安排村及周边200余人就业。杨楼村包片片长、人大代表马姗通过联系农业技术专家及相关企业,提出“农户+合作社+公司”的运作模式,帮助村里建起了菌类产业园,主要种植羊肚菌、牛肝菌、香菇、猴头菇、竹荪、赤松茸等高端菌类,还计划启动药膳制菜等大健康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业种植安全产业链条,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积极履职尽责护航产业壮大
乡人大主席团会聚焦“打造高品质农村产业园”主题,开展专题听取乡政府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合作社企业负责人、致富能手远赴山东观摩取经,破解目前普遍存在的种植机械化程度不够高、产品单一、销量受限等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企业品牌培育、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引导合作社、企业聘请专家教授专业指导,完善“合作社+基地+社员”的运行机制,建立种植基地,广泛吸纳社员参加,走出了一条强乡富民新路径。
自“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周集乡各级人大代表以代表联络站室为依托,聚焦群众难点、痛点、堵点,主动亮身份,与选民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听民声察民情,在收集社情民意、服务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共计办理各类民生实事10件。周集乡张周大道亮化、周集乡沟渠疏通提升改造、周集乡乡村道路建设提升……真正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周集乡人大主席团将持续关注特色种植,紧盯产业发展之需,紧扣人民群众之盼,着力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提高人大工作质效,助力全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王松波表示。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