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拉练赛马比拼,召开代表工作流动现场会,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基层代表工作创新和活力”,渠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兴说。
近日,达州市人大代表工作流动现场会在渠县召开,这是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工作流动现场会。
近年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聚焦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以开展“代表履职提升行动”活动为抓手,在建机制、搭平台、提能力、强保障上下功夫、求突破,大力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形象、强信心,让代表的履职热情高起来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力军。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作为推动代表工作的重要切口,努力把代表故事讲述出来,把代表形象展现出来,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触可及。
积极让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的身影走进大众视野。创办“人大代表在行动”视频专栏,每月在“达州新闻联播”定期展播2名优秀人大代表为民履职故事,不断引导激发代表的自豪感。自2022年以来,先后推出59名五级人大代表投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感人事迹。同时还通过《达州人大视窗》节目进行重播,提升代表的社会影响力。省人大代表耿新翠深情地说,“看到电视上被采访的画面,内心很激动,感受到当代表的那份沉甸甸荣誉,告诉自己不忘初心,当好群众代言人”。
积极搭建更能够让代表施展才华的舞台。针对代表的职业性质和专业优势,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经历相近、专业相似、技能相应”原则,组建法律、经济、社会事业、城环资等代表专业组,鼓励代表用自己所长,更好帮助群众所需,进一步增强代表履职成就感。全市先后组建代表专业小组37个,创设具有专业场景的专业代表小组联络站15个。四川法之缘律师事务所主任唐隆茂,系市人大法律类专业小组成员。他说,自从进入专业小组,感觉自己更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参与了多部地方法律意见征求以及一些普法宣传等工作,同时通过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促进了自己业务水平提升,并表示一如既往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夯基础、创机制,让代表的履职形式活起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以建强代表家站、抓实“双联系”工作为着力点,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大力扭住“建管用”关键环节,推动代表家站迭代升级、提质增效。以落实省人大关于规范和加强代表家站运行等相关意见为契机,以建立“三个二十”激励机制,创建示范人大代表家站为抓手,积极指导基层阵地建设,从布局设点上,要求突出行业、专业、产业需求,让代表家站更接地气;从制度机制上,着力规范完善人大代表接待日、意见建议处理反馈等工作机制,切实厘清谁来建、谁来管、怎么用;从活动组织上,要求常态化、多样化,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会上与会下相促进,确保家站平台“真运行”、代表群众“真联系”、为民服务“真解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台账、有设备、有经费“六有”代表家站1582个。
阵地建好,代表更有归属感、责任感。如何把代表履职形式进一步搞活、丰富起来,让代表时刻牢记自己的代表身份,一直也是地方人大代表工作探索的重点。自市五届人大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双联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进一步加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有关制度,明确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至少3名市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应与所联系的市人大代表联系 2 次以上。同时进一步细化方法步骤、联系内容、具体要求,让“双联系”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今年1月,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率先垂范,引领全市26名厅级领导干部以代表身份全覆盖进“家”入“站”履行职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级代表已进“家”入“站”履职27000余人次,接待群众8万余人次,收集反映问题13000余件,推动解决问题1万余件,让矛盾“中转站”转变为问题“终点站”。
强保障、聚合力,让代表的履职能力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为答好“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卷,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着力围绕保障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能落地见效、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瞄准议案建议的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两个高质量”,注重“前端”“末端”“中端”一体推进、同时发力,抓实“提、办、督”三项关键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在“前端”上,加大代表议案建议的指导、预审力度,确保代表建议的规范性和质量。在“中端”上,修订完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办法》,办理工作纳入市委年度绩效考核;联合市政府出台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考核细则,建立代表建议办理联席会议机制,推行建议办理情况问询、问题反映、追责问责“三张清单”。在“末端”上,深化建议办理“态度满意”“结果满意”双重评价。依托达州“安e达”智慧城市手机APP,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建议办理大回访,听取代表真实意见,防止人大代表“被满意”,有效解决了代表建议“重程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重答复、轻落实”等问题。通川区钢花社区书记刘进平,是连续两届的市人大代表,也是提议案建议的“大户”。他说,“现在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代表建议办理,今年我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共提交了10件建议,每件都得到了承办单位积极回应,办得也很实,这也坚定了我要当好群众代言人的信心”。
代表培训是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和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一直以来,达州市人大常委始终把代表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强化制度建设,印发代表学习培训工作办法,突出培训对象、需求、内容、形式“四精准”,做实初任、履职、专题三类学习培训,明确学习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先后分层分类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人大工作者开展针对性培训,全面提升履职综合能力。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蒋军说,“这几年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具有很强实操性,对自己更好履行代表职责很有帮助”。自市五届人大以来,市县两级先后举办履职培训班90余次,培训代表4000余人次、人大工作者500余人次、200名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全覆盖。(柯文川 廖沈章)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