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宪法精神,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中国人大故事,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人民大会堂开展宪法志愿讲解活动。
活动当天,来自法工委和港澳基本法委的9名志愿者为前来人民大会堂参观的游客讲解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志愿讲解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1949年9月,我们国家召开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和作用。”志愿者介绍,1954年9月20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距今恰好70周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谈到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志愿者讲解说,在这个制度安排下,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同时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些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追根溯源,都来自于人民。
…… ……
一场场宣讲循环往复,一批批参观游客就座聆听,不时翻看着手中的宪法。
参观群众在人民大会堂听宪法讲解、翻看宪法单行本。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每一位公民都要遵守。我非常关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每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都有关注,尤其是其中关于法律制定和修改的议题。”在现场,记者采访到一位来自上海的冯姓退休老人。冯先生说,自己每年都会收藏法律汇编,有时也在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期间,在中国人大网提交相关建议。
当天,讲解现场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参加今年“学宪法 讲宪法”全国决赛的学生代表。
“在学宪法、讲宪法的过程中,我想通过自己受教育权得到保障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宪法是公平公正的、无处不在的,会平等对待每位公民。”来自陕西的初中生符逸晨是一名视障人士,他对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格外珍惜。
“我的家乡有黎锦等民族特色产品。宪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希望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来自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一名小学生符妙璇说。
“在观看纪录片时,我看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被写进了宪法,深切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自四川的初中生姜皓月说。
晴冬北京,一场宪法宣讲活动,一如当天的阳光,明媚而宁静,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