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为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实践内涵,富顺县人大常委会东湖街道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东湖街道工委)立足顺河村、云丰村实际,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积极发挥“联络点+菜产业”优势,深化联络点与产业振兴有效融合,将人大代表履职足迹在田间地头“蔬”写,助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鼓足群众“钱袋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蔬菜产业“开好局”种下“致富菜”引领“振兴路”
顺河村、云丰村位于沱江东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距县城仅8公里,交通便利,当地有种植蔬菜产业的基础。人大代表们在开展接待走访选民活动时,村民普遍向代表反映蔬菜种植规模散小、销售渠道不畅、种植技术水平低以及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
人大东湖街道工委为突破这一片区蔬菜产业发展瓶颈,按照“就近就地、方便选民、同类共建、全域覆盖”原则,在顺河村、云丰村2个有蔬菜种植基础的村设立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点,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打造“一村一品”开展农业产业调研,积极为蔬菜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结合顺河村、云丰村的土地资源优势,代表们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把引进企业发展蔬菜规模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代表们的建议受到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
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县人大代表和顺河村、云丰村干部“走出去”学“他山之石”,并开展招商走访,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进了川椒种业创办西南辣椒基因培育中心,以川椒、舒椒等辣椒品种为主,在“一亩田”平台,富顺早春椒占据了半壁江山,“小辣椒”奏响了乡村振兴“椒响曲”,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引进了富顺县嘉华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富顺县山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建成顺河蔬菜基地4500亩,其中高标准全程机械化蔬菜产业连片核心区1500亩,蔬菜基地采取上半年种玉米、辣椒,下半年种莲花白、萝卜的模式,年产量约1万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小蔬菜”种出了致富“大产业”。
激发农民增收“内动力”搭建“连心桥”共奔“致富路”
人大东湖街道工委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组织人大代表主动把联络点搬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将人大代表联络点打造成为代表履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县人大代表张家平、温升洪主动上门入户唠家常、听建议,积极动员农户流转土地,变零散种植为连片规模化发展,促成土地集约连片种植蔬菜,据统计,顺河村、云丰村土地流转费每年达400余万元,顺河村土地流转1300亩,云丰村土地流转3200亩。
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人大代表建议探索“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两委干部带领村内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吸纳72户脱贫户参与)成立顺民心种植专合社,借助公司专业团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为种植户们保驾护航,实现了公司有发展、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特色产业有规模的良好局面。
同时,玉米、辣椒、莲花白等蔬菜的田间管理、手工采摘、扎把包装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大东湖街道工委充分发挥驻点代表作用,一边定期梳理企业用工需求,一边通过走村入户联系群众,统计富余劳动力,逐个动员他们加入蔬菜务工队伍。如今,顺河蔬菜基地每日用工量可达250余人,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的就近就业机会,每年村民务工收入400余万元,“小蔬菜”成功为村民增收益。
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当好“服务员”铺就“暖心路”
人大东湖街道工委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企业面广、联系群众紧密的桥梁纽带作用,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紧紧围绕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一线问企、访企,坚持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倾听企业心声,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督促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打通产业发展堵点,助力蔬菜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聚焦完善基础设施,将代表履职延伸到田间地头,主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顺河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点组织人大代表走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看实况,收集对蔬菜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张家平、温升洪为代表的县人大代表们用心用情做好蔬菜企业的长期跟踪服务工作,通过采取上级部门争取一点、项目资金争取一点、企业和群众自筹一点方式,推动解决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网等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黑化亮化敬龙路2.89Km,安装路灯100盏,新建3.14Km产业道路,安装肥水一体化设施,节水灌溉1300亩,新建提灌站1座,配套输水管线1.4Km,助推蔬菜基地实现“五网”配套及提升完善。
在人大东湖街道工委的推动下,目前顺河村、云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蔬菜,蔬菜产业真正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人大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蔬”写了责任和担当,蹚出了一条人大“牵线”、公司“搭台”、群众“唱戏”的顺河蔬菜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