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姬桂玲:致富的“金果果”结满山

发布时间:2024-11-2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姬桂玲: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我是个农民代表,就要给农民说话。”乘车沿着山路盘旋,来到米脂县东北8.5公里处的高硷桂玲山地苹果示范园,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姬桂玲。

  一见面,姬桂玲就热情地递来一个大苹果。这方黄土高原上海拔1100多米的果园,一条条宽幅梯田蜿蜒盘旋,一棵棵结满苹果的果树生机盎然,将山梁点染。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

  立下富民志,荒山变果园。姬桂玲1971年出生在米脂县农村,因为家境贫困,高中还没毕业的她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扶犁翻地、送粪上山、锄务庄稼,勤快能干的她被村里人称赞是“女把式”;结婚后,粉条厂打工、工地上搬砖、开着三轮车送煤炭,她坚信只要肯吃苦,定能换来好光景。

  

  姬桂玲代表正在果园检查苹果生长情况。摄影/冯添

  2012年,在外创业的姬桂玲从县城回到农村,承包了500亩荒山地建果园,出资成立了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乡亲们不太理解,姬桂玲在城里生活得不错,怎么想起回乡在土疙瘩里刨呢?

  “我来自农村,看到不少土地撂荒,有些乡亲的生活不富裕,我就想在这片土地上做点事情。”姬桂玲将原来的老式梯田推成宽幅梯田,多次去苹果产地实地考察、引进树苗,跟着农业专家一点点学技术。

  种植、修剪、打药、疏花、疏果、套袋、除草、下袋、防雹、收果、分拣、入库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工序,姬桂玲几乎天天都住在果园,汗水洒在层层叠叠的果林间。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她慢慢成了果业技术的“土专家”,并积极动员周边农民加入合作社,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和技术。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总结了栽培七个‘一’:挖一个大坑,上一筐有机肥,上一碗磷肥,浇一桶水,取一根壮苗,覆一块地膜,栽一根竹竿……”

  种植山地苹果,绿了黄土高坡,走出了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路。长达近十年的努力,不知道下过多少功夫、吃过多少亏、走过多少弯路,姬桂玲把果园打造成了一个集苹果生产、包装、贮藏、销售、农资供应、果畜配套为一体的山地苹果示范园,解决了90余名村民的劳动就业问题,培训了合作社技术果农43名。在她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苹果种植行业中。目前,米脂县有山地苹果面积23万亩,挂果面积14万亩,年产量约13万吨。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人大代表,姬桂玲熟悉基层情况,她的脚步走过一道道峁、一道道梁,努力把农民的需求和盼望带到全国人代会上。

  经过调研,她提出了关于支持陕西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丘陵山区推广应用小型农机等建议,希望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打开姬桂玲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未来的新计划——联合周边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探索“山南水北”抖音直播基地姬桂玲直播工作室模式,让米脂苹果、榆林苹果的品牌走出去;创立农业研学基地,让孩子们了解农业知识、感受乡土情怀……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好,让乡村留下人才、留下希望。”姬桂玲说,“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宣传好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发挥好代表作用,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呼吁更多有担当的企业扎根乡村,带动农村资源优势转化,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1/t20241122_4411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宋兆普:让中医药文化落地生根 下一篇: 卢玉胜:一抹油茶香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