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省教育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1-17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吴馨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进。一是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先后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写入《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和“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和形成合力。二是纳入专项规划。组织编制《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规划进度表》,明确了从2025至2034年全省88个县迎接国家督导评估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增强创建优质均衡的目标意识。三是纳入政策保障。先后制定出台了教师“县管校聘”、“强师”工程、公办强校、薄改与能力提升等与优质均衡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

  (二)优质均衡创建探索实践推进。一是明确标准优选创建对象。将“每年支持2个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整体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全面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全面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全面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开展监测评价工作等6个方面为基本条件,先后分三批次遴选了12个优质均衡创建县。二是细化目标提高创建质量。结合我省实际,对优质均衡创建县提出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实施公办强校计划、落实教师“县管校聘”、健全教学常规制度、建立教研责任区等十项重点创建任务。2023年,省级首次组织对优质均衡创建县开展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初中物理)进行了全域监测,帮助优质均衡创建县找准办学质量差距和校际差异。三是设立专项经费提升创建动力。逐步建立省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经费,2023年省级对每个优质均衡创建县专项支持3000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实践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三)大力培育新的优质学校推进。一是全面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制定印发包含办学方向、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等7个方面的《贵州省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项目学校建设培育指南(暂行)》,设置20条二级指标和62条三级指标。已分三批次遴选2200余所城镇、乡村、安置点项目学校,进行为期3年跟踪培育,积极探索不同发展基础、不同类型学校强校路径,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总量。二是实施集团化、学区化办学。通过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方式,发动县域内优质学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发展,重点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教学常规管理、教科研常规管理、教学质量内部监测等方面有所提升。三是实施组团式帮扶。全省66个连片贫困县2632所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与东部协作帮扶城市优质学校结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积极挖掘和发动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组团式帮扶行动,省教育厅牵头组织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帮扶威宁县迤那二中、省府路小学帮扶威宁县石门小学、南明小学帮扶从江县大歹小学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目前我厅正在积极筹划,协调省内和黔东南州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整县帮扶从江县义务教育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及时细化方案。结合贯彻落实《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尽快制定我省实施方案,结合全省实际进一步优化优质均衡发展实施规划,明确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别在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新优质学校建设、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作举措。

  (二)及时点上突破。在现有12个优质均衡创建县中,优选3至4个基础较好、体量较小的县(市、区)作为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突破县,省级集中财力、人力给予专项支持,力争在2025年通过省级评估后,申请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三)及时增加供给。持续实施公办强校计划,作为培育新优质学校的主要抓手,对公办强校计划项目学校持续实施为期3年的跟踪培育,不断提升项目学校的办学能力,不断增加优质资源总量供给能力。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gzdt/dbgz/yajy/202411/t20241113_860633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省教育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篇: 省教育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44号建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