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箱能收12至16斤蜂蜜,一斤150元。今年产量还不错。”十月正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养蜂人收获中华蜂甜蜜馈赠的季节,蜂场主乐呵呵地向记者估算。
宽甸地处长白山余脉,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动中华蜂养殖特色产业发展,在宽甸山乡间,小小的中华蜂承载着蜂农的生计,护佑绿水青山的生态,托起乡村振兴的梦想。
如何守护中华蜂养殖业这份“甜蜜的事业”?宽甸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为了一只蜂立了一部法,制定长白山型中华蜜蜂品种资源保护条例,成为全国首个立法保护特色物种资源的自治县。通过19条“小快灵”立法,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力。
这是丹东立法为民的一个生动缩影。丹东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因抗美援朝战争而闻名海内外的“英雄城市”。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在各方面夯实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丹东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在绿色立法、红色立法、银色立法和金色立法“四色”立法方面加大力度,用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其中的绿色立法,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制定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以立法推动生态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今年7月,包括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在内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东拥有丰富红色资源,为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丹东市人大常委会推动红色资源保护立法。今年7月1日,《丹东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宝贵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银色立法,是立足老龄化严峻形势,在开展专题询问的基础上,推进养老服务条例立法。目前,已经完成两次审议,将于今年11月进行三审,以立法推动解决养老服务难题。
金色立法,是围绕丹东特色农业中的金字招牌推动立法。比如,聚焦丹东草莓开展“小切口”立法,推进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目前,立法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机动车管理、城市供热、农村垃圾处置、文明行为促进、地热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制定了12部法规,件件关乎民生、汇聚民智。在法规实施后还及时开展执法检查,以“全链条”监督助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法规实施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今年国庆期间,丹东市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不打烊,深入文旅一线了解情况,发挥代表作用,提交环境卫生、交通运输等方面37件小微建议,已全部妥善解决。这是丹东市人大常委会“代表直通车”平台上显示的一组数据。
丹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工业项目建设情况。(丹东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23年,丹东市人大常委会为丰富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形式,依托辽宁省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开发专为丹东市人大常委会使用的模块“代表直通车”平台,使群众诉求表达零距离全天候。
通过这一平台,人大代表将发现的或老百姓反映的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小问题,拍成照片,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形成小微建议,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至平台,第一时间转交有关部门办理。要求时限是日转办、周答复、月办结。这样的小微建议实时提交实时办理,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彰显了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生获得感。
“代表直通车”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已收到小微建议269条,总体满意率达到98%以上,实现代表和人民群众畅通无阻的互动沟通。
丹东市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滚动跟踪,2023年,对59件代表建议进行滚动跟踪,其中有38件得到解决。这些都成为代表工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