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人大常委会城厢街道工委创新实践“轮值副站长”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联络站+”“行业互访”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人翁”作用,全力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单元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新路径。
第一招:创新实施“代表轮值副站长”制度
街道创新实践由辖区人大代表“轮值副站长”履职制度,为基层人大代表更好履行职责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也为基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按照省级优秀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标准,结合赴上海学习的先进经验,高标准建成铁牛街、文昌、临东、解放街4个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形成了单元建设完善、站点环境优美、接待流程规范的联络站集群,为代表履职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基础。
其次,鼓励代表担任轮值副站长,制定每月轮换制度,轮值副站长全程组织代表进站,设计、安排、主持活动,使其从原来的建议者和监督者,转变为实际履职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做代表活动的真正的“主人翁”,有效激发了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积极性。
第三,采取加强治理主题场景打造、开放代表联络站、固化代表值守时间、建立代表与相关部门联动机制等方式,大力营造“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选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增强了代表和选民之间的互动。
实行“轮值副站长”制度以来,代表轮值16次,接待选民200余人次,收集群众问题80余次,有效推动了群众关心的广场噪音扰民心、城市旱厕脏乱差、临停车位不合理三大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第二招:探索建立“联络站+”模式
建立“联络站+”模式,织密联系群众的载体网络,强化代表联络站和街道民生、调解、普法等工作的链接融合,让选民切实感受到人大工作看得见,让选民对代表履职的监督更加有力。
创新创优,汇聚基层治理多方合力。通过“联络站+基层治理”“联络站+法治宣传”等模式,为辖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普法知识宣传、文化保护发展、养老托育保障、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推动联络站“建管用”有机结合,打造集“连心桥、宣传站、民意窗、大课堂、监督岗”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
密织网络,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在人大代表积极组织和参与下,目前,各联络站正在基层发展和治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文昌联络站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铁牛街联络站“我请群众喝杯茶”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日益打响,临东联络站法治示范社区建设不断升级,解放街联络站公益创投助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活动组织有声有色。多措并举、百花齐放,更加织密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载体网络,让选民切实感受到人大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人大代表“在身边”,有效丰富了各种场景下民情民意的全覆盖收集。
第三招:代表领衔“行业互访”
街道支持代表领衔“行业互访”,拓宽了代表履职视野,为代表履职“充电蓄能”,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共同探索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护航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共建共享,强化代表联络互助提效。立足城厢街道地处城市商业中心的实际,创新开展“行业互访”活动,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在所属行业之间交流互访,有效突破代表履行职责时对自身行业以外认知不足的局限,拓宽提升代表知识层次,得到多名代表积极响应。今年5月,城厢街道代表小组走进绵阳市公园路幼儿园,参观学习校园经营管理运行情况,在提高代表对教育事业认识的同时,提出了集智谋划多边发展的好建议,更好发挥了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
双向共赢,撬动优化营商环境支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行业资源的优势,组织各类企业、产品、项目交流互动活动,将履职触角延伸至经济发展的“神经末梢”,宣传政府惠企政策、探索合作契机。通过活动,优商助企实现产业互兴,积极促成本地企业间的供需合作和产业链对接,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城厢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规范完善副站长轮值制度,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水平,更好推动新时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治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