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舆情 > 正文

广东梅州人大: “人大之问”监督助力“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4-10-30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人大网

  “请问市财政局,在梅州市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示范带建设、管护和运营资金保障?”“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是多少?”“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请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旅游特色镇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工作做得怎样?”

  一个个开门见山的辛辣提问、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整改承诺……近日,梅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市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这是梅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首场,也是今年唯一一场专题询问。在这场查短板、找弱项、理思路、聚合力的会议上,7名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抛出多个热点问题,向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等7部门负责人发出“人大之问”。

  关于镇村产业发展

  示范带镇产值超70亿元 辐射带动近40万农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会上,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林健雄向市农业农村局提问:“如何抓好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推动典型镇村产业有效融合,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此,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纯表示,该局紧盯乡村产业发展有关工作要求,努力做好16条重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土特产”文章,为示范带内27个镇、203个行政村“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而言,梅州市农业农村局通过不断壮大经营主体、不断深化延链补链、不断凸显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产业效益等方面,持续壮大镇村产业。

  罗伟纯介绍,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四上”企业和“产业村长”培育,有效促进示范带内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示范带内共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3家,培育农业‘四上’企业48家,聘请‘产业村长’53人。”

  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坚持产出思维,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把提升产值作为示范带建设产业兴旺的核心目标,积极探索以产业发展带动产值提升和农民增收相叠加的新路径,高质量打造“带内有乡村产业社区、社区内有规上企业、村内有产业村长”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梅州模式。

  据悉,2023年,梅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镇产值约70.79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5万元的村有176个,辐射带动农户38.89万人。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资金保障至关重要。

  对此,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向明发出疑问:“在梅州市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示范带建设、管护和运营资金保障?”

  “市财政局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其摆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突出位置来加以保障。在自身财力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在‘向上争取、多元统筹、强化监管’上聚焦发力,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梅州市财政局局长张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79亿元,有效保障梅州市1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市印发了《梅州市财政支持“百千万工程”系列工作指引》,督促指导各级各相关部门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与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机结合,紧扣政策导向、结合发展所需,积极组织谋划项目,申报资金需求,争取更多项目列入总盘子。

  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梅州市积极通过资金统筹、资源整合,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坚持多元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

  对于接下来的财政投入保障,梅州市财政部门还有哪些计划?张军说,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健全完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管好用好各类财政政策和资金,加强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围绕重点任务,落实支出保障责任,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力,加强投入保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关于农村生活便利化

  农村公路总里程全省第三 多项指标居粤东西北前列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余红辉关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他向市生态环境局提问:“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是多少?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示范带内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治理?”

  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云清回答称,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治理率66.6%,共有7492个自然村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县(市、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共涉及1259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已得到治理的自然村940个,治理率74.66%。

  “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存在治理效能不够高、要素投入仍待加强等问题。”李云清介绍,目前主要依靠省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和地方申请专项债,已落实资金额与治理任务需求资金差距较大。另外,基层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诸多问题,接下来有哪些解决思路?

  李云清介绍,接下来,该局以示范带建设、国省考断面所在流域为重点,加快提高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指导加强资金项目谋划、申报与绩效管理,鼓励国企、民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治理,优先保障和推进示范带内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也是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章航就乡村振兴示范带内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向梅州市交通运输局提问。

  “近年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通道,极大地激活了要素流通和乡村发展。”梅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罗丽平介绍,市交通部门紧紧围绕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把有限的资金、项目优先用在刀刃上,持续掀起“四好农村路”建设热潮。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1.7万公里,排名全省第三,全部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班车”目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均居粤东西北地市前列。因此,梅州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成功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1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

  罗丽平说,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以示范带引领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巩固农村客运通达水平。”同时,市交通部门持续聚焦“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加密城乡路网联结和农村物流节点体系,改善城乡主要经济节点联通条件,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关于美丽圩镇建设

  优化提升圩镇基础设施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会地。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震涛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示范带内的美丽圩镇,特别是典型镇建设预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下一阶段如何推进提出了疑问。

  梅州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宏介绍,该局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任务为牵引,聚焦“1+4+7+9+N”建设要求,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内25个建制镇美丽圩镇建设。其中,首批6个典型镇建设任务基本完成,11个第二批典型镇和8个非典型镇正在加快推进。

  李宏说,接下来,该局的重点工作是加快完成剩余4个非典型镇建设规划编制并报省审查,加快推进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圩镇“六乱”专项整治和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持续推动配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深化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持续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练清万关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为此,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黎敏文进行了答复。

  “目前,全市典型镇中,大埔三河已取得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批复,梅县雁洋、松口,五华华城,蕉岭新铺,丰顺留隍已报市政府审批,兴宁黄槐、叶塘和平远石正还未报市审批。非典型镇中五华安流已报市政府审批,其他85个镇已完成规划方案,正在按程序规划审批。”黎敏文介绍,梅州市库存用地指标5312亩,可充分保障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用地需求。

  梅龙高铁的通车带来了一波旅游热潮,乡村旅游也是其中热点。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肖文评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旅游特色镇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工作向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问。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赵旭介绍,该局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大力推动典型镇村建设,优化提升文旅基础设施,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示范带内的松口镇、三河镇等6个镇被列为文化旅游特色镇,指导对标对表扎实推进旅游景区、文化保护、业态融合等工作。两家景区(南寿峰旅游景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上,今年8月蕉岭县被列入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梅县区丙村、雁洋、松口镇被列入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

  “我局全力指导蕉岭县示范建设,指导丙雁松片区制定典型镇建设规划,协助编制《梅州市蕉岭县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规划》。”赵旭介绍,梅州现已成功打造北塘“乡村艺术部落”、三圳客家农夫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梅州乡村里红色资源丰厚。利用资源优势,梅州市积极发展“红色+绿色”“红色+客家”“红色+体育”等多元主题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多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配套设施目前仍是梅州乡村旅游的短板。赵旭介绍,该局接下来将在旅游厕所转型升级、游客中心服务提升、乡村民宿集群发展等方面发力。

  延伸

  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

  “这样的专题询问效果很好,抓住了问题的痛点,反映了群众关切,真的是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答疑解惑。”在参加完梅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后,一名代表认真地评价。

  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依法探索形成的重要监督方式,是提高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

  今年8月,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梅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规定》。根据此规定,今后每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中的重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痛点堵点问题,选取一批议题开展专题询问。由“一府一委两院”以及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面对面进行答复,更好回应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以人大的有力监督推动相关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为精准把握“要问谁、问什么、怎么问”的问题,确保此次专题询问“问得好、问得准、问出成效”,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8月下旬至9月初,梅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集体行动,分别率队到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7个县(市、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调研。每到一地都安排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参加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了解梅州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情况。

  经过深度调研、集思广益,梅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听取了民意、掌握了实情,找出了问题、提出了建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为开展询问打下了基础。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协调会,精心研究询问“考题”,确保专题询问问得真、问得准、问得实。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在询问结束后,梅州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作表态发言,表示将以此次人大专题询问为契机,扎实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切实把询问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努力打造更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实效。

  “希望通过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手段,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重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切实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把更多资源要素、工作精力投入到‘百千万工程’中来。”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对专题询问涉及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切实把专题询问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实现新突破。

  

  编辑:李恒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rd.gov.cn/2024/10-29/2027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保定市各级人大代表直接招引项目129个 下一篇: 重庆人大:中小石窟“突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