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动态 > 正文

“渣渣队长”见证赤水河边20年变化 云贵川有了“立法套餐”

发布时间:2021-09-16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人大网

  9月13日8时,李代华开车从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政府出发,沿赤水河查看沿途各垃圾库、垃圾箱里的垃圾是否清理完毕。“哟!‘渣渣队长’又来了啊。”一路上,不时有村民和他打趣。“这个称呼是大家给我封的,意思是垃圾队队长。”李代华笑着解释。

  李代华是赤水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工作人员,2018年起负责全镇12个行政村2个社区的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工作。今年57岁的他已在赤水镇工作20余年,见证了这片河谷的变化。

  当天,记者跟随李代华走进赤水镇,探访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

  

  露天垃圾不见了,农家肥成了抢手货

  

  赤水镇,因辖区位于赤水河畔而得名。以前,镇上的生活垃圾都倒在自然峡沟里,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影响赤水河水质。如今,露天垃圾不见了,漫山遍野一片绿色。

  李代华介绍,2012年,赤水镇和水潦彝族乡、石厢子彝族乡联合修建了一个垃圾压缩站,结束了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的历史。“现在,赤水镇有压缩中转站2个、垃圾收集库141个、垃圾收集箱630个、垃圾清运车2台。”

  穿行在赤水镇,记者看到,沿途公路每隔一段路都能看到垃圾桶。“垃圾清运工作已在全镇铺开,延伸到社,日处理垃圾量7至8吨。”李代华说,当地政府还定点建了化粪池,方便村民分解农家肥,种植凤凰李,防治水土流失,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还能助村民增收。目前,全镇凤凰李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0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近6万亩,凤凰李已经成为赤水镇的名片。

  “以前卖不出去的凤凰李,现在销往全国各地;以前我们嫌麻烦的农家肥,现在也成了村里的抢手货。”背着装满李子的小篓,村民李德容很高兴地说道。

  

  互相较劲的“隔壁班”,需互相交流

  

  13时30分,一辆垃圾清运车驶进赤水镇斜口村赤水河生活垃圾压缩站,不一会儿便满载垃圾驶往古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在李代华看来,工作中棘手问题主要来自于河对岸。

  “我们和河对岸,中间就隔了条赤水河。”地缘上的相近并没能打破两岸之间的行政壁垒。地方政策的差异给李代华等人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李代华说,以前常有沿线旅游的游客反映,过个桥,生火野餐管理办法就不一样了。

  “共护一河清水,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李代华表示,河有两岸,还有上下游,不是说一个地方保护好就完事了。赤水镇与河对岸的关系,就像两个互相较劲的“隔壁班”。“尤其是就在大家眼皮子下的赤水河,我们长期互相监督,都不想被对岸抓住问题。”

  李代华介绍,互相监督来自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随着赤水河流域保护的升级,更需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联合发力。“之前,我们跟河对岸缺少沟通,两镇政府没有专门碰头交流过,不晓得对方咋个保护,都是自己做自己的。”

  

  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云贵川共护赤水河

  

  让李代华棘手的问题如今有了转机。今年5月,云贵川三省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7月1日,《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三省以“共同决定+条例”形式,强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将有效破解“上游保护下游污染”“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达到“1+1+1>3”的效果。

  依托立法套餐,云贵川三省从生态整体性出发,明确共同推进流域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建立赤水河流域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健全信息共享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大流域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监管力度,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协同推进赤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共同保护治理省际间跨区域生态环境。

  专门的碰头交流也有了。7月20日,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林口镇,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签订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首个乡镇级共同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就携手宣传教育引导、规划衔接沟通等达成共识。

  为保护好赤水河,泸州赤水河市级河长制办公室设在泸州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强化协同共治,深入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近年来,河长办常态化开展流域断面每月监测,建成自动监测站点;全流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0余座,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13个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综合治理、198户‘散乱污’企业整改,做好土壤治理修复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泸州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文链接:http://www.scspc.gov.cn/rdyw/202109/t20210915_4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