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东坑“丁彭黄”片区:凝聚人大力量 助力打造城市“桃花源”

发布时间:2024-10-1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每当夜幕降临,东坑镇“丁彭黄”片区南岸碧道人流如织,群众自发形成的“碧道夜市”好不热闹。近百家摊档聚集于此,融入“山水村居”之中,既满足人们的味蕾,又让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丁彭黄”片区是省、市“百千万工程”的“双料”典型村。近年来,东坑镇注重片区规划,推动实现一步一景,培育成了“有好味、有好戏、有好梦”的城市“桃花源”。

  曾经,这里是另一番景象:房屋破旧、人口外流,一遇暴雨就会水浸村。“城中村”化身“城中景”背后,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听诉求、提建议、献良策,深化监督实效、汇聚各方力量,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作为,融入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当中。

  

  2024年7月16日,市镇人大代表视察彭屋村排灌站升级工程、内河防洪排涝改造工程的规划及建设工作。

  片区改造:从矛盾重重到连片提升

  “丁彭黄”片区占地5.1平方公里,由丁屋、彭屋、黄屋三条村组成,是一个有着近700年的传统岭南村居,也是唯一一个以片区为单位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翻开近几年东坑党代会和人代会相关工作报告,“丁彭黄”片区是个高频词。从加快片区商业化运作探索、加快推进青年创业街项目,到打造停车示范点、促进片区三村错位发展,再到争创全镇首个市级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率先启动片区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丁彭黄”片区成为东坑镇“最靓的仔”。

  在政策加持和各界努力下,“丁彭黄”片区没有辜负外界期待:这里从昔日的“空心村”,蝶变为城市“桃花源”;连续两年,成为东莞“新春第一会”的打卡点。今年上半年,“丁彭黄”片区集体总资产达7.4亿元,增长22%,实现了集体效益、群众收益、群众幸福感“三提升”。

  在东坑镇人大代表、黄屋村党委书记黄旭芬的记忆中,“丁彭黄”片区有过一段难堪岁月:旧村旧屋破败,人口大量外流,严重空心化;丁屋、彭屋、黄屋互相接壤,但村与村之间矛盾重重,黄屋、丁屋积怨百年,村民不往来、不通婚。“两个村水塘挨着,却不相通。每当下暴雨,池塘水倒灌,就会出现严重的水浸,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片区工业基础薄弱,但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丰富,面对人口空心化、内涝严重的现状,三条村的镇人大代表、村干部响应群众呼声,抓住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实施“百千万工程”契机,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建议、献良策。

  东坑人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东坑镇人代会上和闭会期间,丁彭黄三个村的人大代表不停地反映民声民意,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东坑人大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抓住政策机遇,结合片区实际,落实整体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大力推动“丁彭黄”片区建设提档升级。

  监督问效:市镇人大共振 激发镇村新活力

  从黄屋节点起行,沿着村道在黄屋、丁屋、彭屋三村间穿梭,古祠堂、古戏台、水上栈道、山体公园、鱼寮广场、月明湖畔、月亮雕塑等景观映入眼帘,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立体式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新画卷。

  东坑镇人大代表、东晟集团总经理黄嘉敏,是土生土长的黄屋村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她带头在片区内打造黄屋村青年创业街等试点项目,挨家挨户听取村民对祖屋改造的意见建议,耐心解释房屋统筹政策、乡村运营理念,助推盘活片区各类老旧房屋,引进符合乡村实际的业态项目。

  “通过公司股份奖励、统租村民房屋、打造特色品牌,不仅让村集体和村民直接受益于项目发展,同时也探索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黄嘉敏介绍,青年创业街作为“丁彭黄”片区“首开区”,通过租赁、统管等方式盘活村民房屋40余间,引进创业及经营业态7个,带动村民自主创业2户。

  在片区建设过程中,市镇两级人大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丁彭黄”片区倾斜,助力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人大代表’不仅仅是称谓,更是职责与使命。”丁屋村共有村民1215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25%。用餐、照料、护理、陪伴,是急需解决的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丁小毅发挥东坑镇人大代表、丁屋村党委书记双重身份优势,通过走访调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推动片区综合服务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满足老年人康娱需求。

  市镇人大的有效参与,汇聚了党委、人大、政府、村集体、企业等多方合力,护航“丁彭黄”片区高质量发展。

  东坑人大有关负责人介绍,连续两年,东坑人大围绕绿美生态建设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系列活动,组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彭屋排灌站升级工程等调研视察,组织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随手拍”行动,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有效推动了旧村“三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绿化美化工作,片区面貌逐步焕新。

  发力履职:站点融合共建 满载社情民意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丁彭黄”片区的美丽蜕变,离不开民意民主和法治力量的有力支持。

  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凝聚全市各级代表力量,投身到“百千万工程”大场景中来。这年12月,组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丁彭黄”片区推进情况,探进度、听诉求、献良策,并针对东坑镇黄屋沙冲工业区改造、产业协同发展等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东坑人大积极组织市镇两级代表77人次,赴“丁彭黄”片区开展调研视察9次,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26条,解决各类发展难题20余项。

  

  2024年8月8日,东坑人大召开《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征集座谈会。

  市人大常委会还紧扣“百千万工程”发力履职,指导东坑人大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在“丁彭黄”片区设有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社情民意“连心桥”,在该片区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人大站点融合共建,打造一站式履职平台,群众反映建议的渠道更加畅通,基层意见情况反馈机制更趋完善。

  东坑人大有关负责人介绍,“丁彭黄”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参与相关条例草案意见征集,调动当地群众展开一定范围的讨论。“近日召开的《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立法意见征集座谈会,就收集了不少可行接地气的意见。”

  今年上半年来,“丁彭黄”片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各类立法征集意见座谈会、条例宣讲会共17次,派发宣传手册700余份,征集到意见建议30多条,这些“原汁原味”的群众利益诉求被及时反馈到人大立法机关,并在法规中得以体现,让法规满载民意。

  东坑人大介绍,在各部门通力合作和人大力量助推下,“丁彭黄”片区成功探索了“服务+田园+文化+产业+消费”的“五合一”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以“美丽庭院”激活“潮流经济”的新路子,打造了“青创街”品牌,形成了职工疗休养线路和“美丽庭院”行走路线。

  近两年,“丁彭黄”片区累计迎接市内外130多批次县市镇街人员前来参观交流,数万群众游客观光打卡,“院景”变“钱景”,“庭院经济”激发文旅活力。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0/t20241015_4400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第41期“广东人大学堂”黄楚平主持并讲话 宋锐作辅导报告 下一篇: 辽宁:专题调研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以监督之力筑牢发展“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