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斗渠汪家村段经常出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枯枝败叶、白色垃圾等漂浮物,影响区域人居环境品质整体提升”,“林盘枯枝败叶、秸秆等农作废弃物难以有效处置,不少村民经常随意堆放弃置农作废弃物”……针对村民你一嘴我一嘴反映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存在的问题,在座的区政府副区长以及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智库专家、村民议事会成员等进行讨论协商,一一确定解决措施,这是2024年第三季度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主题进行民主协商议事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成都市新都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和核心要义,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现形式,在汪家村创新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为和美乡村建设赋能增效。
人大搭台奏响阵地建设“主题曲”
2024年年初,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在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镇(街道)进行充分沟通交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本着示范引领、重在实效、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分别选取了1个基层组织作用强、人民群众基础好、平台载体建设实、民主实践氛围浓的行政村、社区和产业园区,探索建设第一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进一步发展完善“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功能区提质增效。科学确定实践站选址后,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在深入学习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制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聚合5大力量、发挥6大功能的实践路径,出台了实践站工作职责、召集人职责、议事制度、驻站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等4项制度。结合实践站功能定位、代表特长,精心为每个实践站选择确定了常驻的人大代表和派驻的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并分别由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对口的专委会牵头指导各实践站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行。
新繁街道汪家村是乡村振兴“共享经济”模式拾里庭院项目所在地,也是新都区3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之一。在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彬的多次调研指导下,汪家村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这一主题,创新构建了“一核·三圈·多场景”的实践站空间格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核”即以汪家村拾里庭院林盘院落协商空间为主要场所、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有力支撑,公共空间为有效补充的实践站核心功能区。“三圈”分别是围绕20亩拾里庭院一期住商融合示范区,打造发挥实践站“学、汇、商、督、促、智”6大功能作用的“引领圈”;围绕1400余亩超级乡村起步区,整合主题花园、拾野牧场、林盘集市、景观农田等空间,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拓展圈”;围绕“天府粮仓”精品区27KM一级环线新繁段,整体串联汪家村、青河村和锦苑社区,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天府粮仓”精品区建设的“辐射圈”。“多场景”即在“一核”和“三圈”的基础上,围绕“田坎上”人大工作场景打造、林盘院落产业植入、以及“田坝头”农田整治、景观提升等,形成功能复合、业态多元、协同支撑的“多场景”空间布局。
代表作为奏响为民履职“协奏曲”
走进汪家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标语在实践站宣传墙上格外醒目。这也是成都市人大代表、汪家村党总支书记刘华杰与新都区人大代表、超级乡村合伙人李彪从2019年起合作探索乡村振兴道路时始终秉持的信念。通过创新推出“零要素新增、零农户搬迁、零门槛共享、零缝隙衔接”的川西林盘聚落发展“四零模式”,汪家村拾里庭院项目兼顾了村民生活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既盘活了林盘资源,又达成了按股分红,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益连年增长。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选址汪家村以后,刘华杰、李彪等驻站代表进一步总结前几年开展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时的工作经验,在新都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明确了实践站学习提能、汇集民意、民主协商、监督问效、共促发展、数智赋能等6大实践重点,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于和美乡村建设全过程、各领域。
学习提能,以党的领导为第一原则。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加强理论政策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学习宣讲,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及民主意识、民主能力。目前,以汪家村、青河村、锦苑社区为窗口,已开展实践站宣传活动6次,进一步唤醒村民在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
汇集民意,以群众声音为第一信号。构建“周开放、月接待、季建设、年总结”工作格局,打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彩虹星期五”品牌,进站代表接待选民群众、下沉入户走访,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目前累计收集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社情民意32条,已全部办复;收集民生清单7件,列入计划解决的3件。
民主协商,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汪家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按照“议近不议远、议小不议大、议实不议虚”的原则,每季度由实践站特设党支部书记、新繁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履行召集人职责,组织驻站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派驻的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党政部门负责人、人大智库专家、村民代表5大力量,对通过走访、接待、调研、视察发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办理会商恳谈,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做到众人的事情众人议、众人管,以民主协商促问题解决。
监督问效,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驻站代表们围绕“天府粮仓”精品区项目促建、耕地保护以及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通过座谈听汇报、现场看实绩、走访问民意、代表建议督办等形式闭环开展人大监督工作,督促“联利连心”“透明分红”等群众身边事、心头事落到实处。
共促发展,以群众参与为第一动力。建立驻站代表定点联系项目、定点联系企业的促建机制。驻站代表全覆盖编入“微网实格”,织牢“人大代表+党员+网格员”的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动解决人居环境村民参与度不高等治理问题。充分发挥“5大力量”优势,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解读,提供精品农业技术咨询,链接精品林盘项目资源,促进以超级乡村建设为引领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收益持续增长,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数智赋能,以群众方便为第一要义。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开发了“智慧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系统,利用科技赋能建立线上线下协商交流公共空间,群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实践站数智显示屏,选择辖区任一街道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在线留言反映问题。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新都区人大常委会还设计了代表履职二维码,在实践站亮驻站代表身份,群众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全天候向代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并实时看到办理进展情况,真正实现了“民意码上通”,充分调动了群众行使民主权力,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群众受益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依托实践站收集民意、倾听诉求、会商恳谈后,驻站代表针对每户村民耕地面积少而散、种植粮食蔬菜收入低这一普遍问题,集思广益,创新提出“耕地储蓄罐”项目。“耕地储蓄罐”是指汪家村农户以耕地经营权入股至汪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其整合梳理入股耕地,统一配置委托给拾里庭院公司管理。公司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求,以“统筹农田、优化种植、分租农户、转化价值”为逻辑基础,统一制定全年种植计划,组织农户高效经营耕地,衍生采摘、研学等新消费场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最终达到项目方盈利、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三方共赢的目的。
一开始,村民同意“改革”的声音并不响亮,针对不同意的村民,党员、人大代表、乡贤们上门积极走访、宣传、引导,既分析经济效益又解说社会效益。召开“议事会”“坝坝会”10余次就耕地区域划分以及农田景观种植打造等问题商讨谋划,大家坐在一起,有顾虑摊开说,有问题一块商量。通过多次民主协商,村民们对土地统筹种植的优势有了全新的认识,自觉舍弃眼前“小家”利益、顾全“大家”发展大局,最终民主决策达成了项目保障农户“土地流转金+项目分红段40%奖励+自种菜畦价值”的综合收益共识。目前,“耕地储蓄罐”项目已加入农户34户、统筹耕地面积76.1亩。“耕地储蓄罐”项目种植的第一批次作物油花两用葵于2024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向日葵盛开期间引流12万人次,现场直接销售总额达134785元,带动村集体分红增加10782元,仅番茄销售一项达到20000余斤,相对批发价村民利润增加3万余元。项目方在种植的第二批次向日葵七八月盛开期间更是开启夜间打卡模式,既直接带动了消费,又进一步提升了拾里庭院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有效推动了汪家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耕地储蓄罐”项目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村民参与感、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民主管理意识显著增强,如主动制止私自采花的游客,主动进行交通疏导,主动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宣传消息和正向评论,形成了以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合贯通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下一步,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将及时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耕田储蓄罐”项目中实践的经验做法,强化宣传展示,积极复制推广,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充分地体现在“好物林盘集市”、电商直播基地打造、林盘院落品质提升等乡村振兴项目中,不断以生动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乡村表达。新都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指导汪家村实践站打好“建、管、用”组合拳,以实效回应民声,在促进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写就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