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工作 > 正文

厚植“海绵”底色 “点亮”宜居家园

发布时间:2024-09-21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当绿化延伸入堤岸、雨水流向绿地,城市就会像海绵一样更具有“弹性”。近年来,安顺市相继建设一个个海绵型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开放空间,让市民在欣赏生态环境之美的同时,尽享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7月31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

  

  “小切口”立法厚植民生底色

  安顺市位于黔中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在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水资源短缺、防洪能力弱、局部多点区域内存在洪涝灾害风险、水生态水环境质量仍需提升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风险,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2年5月,安顺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后,城市发展迎来新契机。经安顺市委决定,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安顺的特色实际组织制定了《条例》,通过制度机制建设,着力解决海绵安顺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海绵安顺建设管理中的海绵功能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提升海绵安顺建设管理法治化水平,为海绵安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安顺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6月21日审议通过了《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并于6月24日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条例》在起草、审议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于6月6日协助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论证会,征求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省直有关部门对《条例(草案)》的意见。

  6月14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后的《条例(草案)》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指导。6月17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向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反馈了指导意见。7月4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邀请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条例》进行了审查,并就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的相关意见进行研究。

  《条例》的制定,有利于解决城市缺水内涝和防洪抗灾等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改善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品牌的发展需要,也是有序有效有力保障海绵安顺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

  

  结合当地实际打造安顺特色

  南马广场是安顺经开区建立的第一个广场,建设于20多年前。2024年6月22日,历时半年多改造的南马广场已接近尾声。改造后的南马广场则变成了一个“海绵广场”。广场铺设的是透水砖,可以吸收储存雨水,用于广场卫生间冲厕使用,以及浇花和打扫卫生。广场上还建设了很多海绵设施,比如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旱溪等“海绵”设施。

  像南马广场这样的改造建设在安顺市还有很多。而《条例》的制定也充分结合安顺本地建设需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城市蓄水、渗水和排水以及城市防洪、防涝、防灾能力,改善和缓解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

  《条例》明确了管理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条例》还明确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豁免清单的制定主体,并对海绵城市建设全流程管控。不仅规范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当与本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园林绿化、山体保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相衔接,还规定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同步改造。

  《条例》以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行维护为核心,规范了运行维护责任单位的确定、运行维护的责任、要求以及设置警示标识标牌等内容。用法规的刚性明确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

  《条例》还健立建全保障促进制度,不仅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保障机制和多元化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还规范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制度。此外,创设性地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人才专家库和鼓励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产业研究以及技术创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推广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安顺是世界典型喀斯特地貌集中地,由于雨量充沛,且受地形限制,难以形成流畅排水系统,在遇到暴雨时,城市非常容易出现内涝。

  因此,城市内涝积水点治理列为安顺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一环。安顺市首先是梳理出了10余个内涝积水点,其次针对这些内涝点实施“一点一策”治理。

  安顺市的金牛湖位于虹山湖上游,就是一个调蓄水体。该水体具有调节作用,水进入虹山湖时将经过净化。降雨量大时,实现雨水调蓄、错峰,减少内涝形成,减少虹山湖压力。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安顺将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提升排水管网能力、提升城市调蓄空间、提升城市防洪应急能力为重点,全力打造“喀斯特山地城市”洪涝治理示范。到2024年,80%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全面消除历史内涝积水点,城市防洪标准达到设防要求。

  安顺雨量充沛,但由于特殊地貌却无法留住更多雨水,也无法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形成工程性缺水难题。在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利用也成为重要一部分。

  在安顺市西秀区万锦华府小区,在小区规划时就植入了“海绵”理念。不仅修建了调蓄池来收集雨水,还建设了雨水利用系统。而在老小区的改造中,则是竭尽全力建更多蓄水设施。安顺市平坝区国土局宿舍改造过程中,原本一小水塘就被改造成了雨水调蓄设施,该设施雨水收集规模达54.08立方米。

  海绵道路、海绵学校、海绵小区、海绵公园……通过“小切口”立法,用法治方式确保安顺市一个个海绵项目的推进,为市民带来切实的生态福利,也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甘玥)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xwzx/sxrd/202409/t20240918_857182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贵阳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的生动答卷 下一篇: 清镇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市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运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