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着广阔的田野,卷起层层稻浪,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初秋时节,天全县仁义镇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再次迎来丰收的喜悦。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一垄垄水稻唰唰倒下,一把把稻穗蜕变成金黄的谷粒,从收割机的传送筒中如瀑布般,“哗啦啦”流到转送车内。此刻,一行行稻茬好似五线谱,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犹如跃动的音符,丰收的“乐章”在这里奏响。
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再获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人大持续的监督与助推,离不开各级代表密切的关注与支持。
代表深度调研,常委会及时跟进
“仁义镇素有‘天全粮仓’之誉,红军村一带生产的香谷米,曾作为朝廷‘贡米’,久负盛名。但前几年,村民发展非粮产业劲头十足,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加,粮食种植日渐式微。
县镇人大代表龙晓勇、刘乾能、杨剑伟等多次深入仁义镇开展深度调研,并就确保耕地红线、撂荒地复耕、水稻栽种效益提升等,向多位农业专家进行咨询,并在此基础上向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交建议——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能、全方位激发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积极性、推进农旅深度融合,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发展中心。
该建议受到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年的重点建议,采取压责督办、调研督办、“回头”督办等形式加强督办落实。随后又专门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并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粮食种植效益受限等突出问题,提出创新方式探索“公司+农户”解决“谁来种”,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解决“怎么种”,发挥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解决“效益差”等具体建议。
逐条落实代表建议,高水平建设粮食产业园
严格保护耕地。投入项目资金60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全部用于水稻种植。整治撂荒地耕地1000余亩,低效耕作改造500亩。
引进四川黍兴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在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栽种面积的同时,使碎片化、低效化的耕地实现了“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逐步建成了“路成网、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效农田,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宜机化作业提供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天全贡米—香谷米”的品牌效应,在仁义镇红色粮仓共播种二郎山香菇米400余亩,预计亩产1000斤,总产量200吨。同时,坚持把粮食园区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互促发展,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积极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成功打出了一套良田美景变致富前景的组合拳,重点形成了六城村片区、红军村片区等一批梦里稻香网红打卡地,乡村人气指数不断飙升。
……
随着一条条建议的落实,2023年粮食园区喜获丰收,并成功创建市级四星级粮食现代农业园区。
调研组再开良方,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2023年年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天全县调研农业现代化工作时又建议,要认真践行大食物观,坚持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为主,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旅融合发展,让“粮田”变“良田”,不断提升核心优势和现代化水平,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今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粮食园区建设情况再次进行了调研。就加快园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加速“一院七中心”运营、促进园区提档升级等方面再次提出发展建议。
今年以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等工作的开展,农业种植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仅仁义镇共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亩均粮食产能提高10%,粮食总产量达1700万斤、总产值达4200万元,粮食产出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土地流转费已达到600元/亩,核心区内规模化种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了种植户得益、老百姓得利。
漫步红色粮仓,放眼望去,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沃野之上稻田掀起层层波浪,与错落有致的村居相映成景,一幅农业兴、良田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在天全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