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一名教师,能当选武昌区人大代表,是我人生中不曾预期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对于我是一个专业外的全新领域,从起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明确思路,我经历了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摸索。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我加强学习、认真履职,充分依托本职工作和专业所长,积极为辖区教育和科技创新积极践行建言。
一、与时俱进,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先行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湖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组织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武汉市提出加快将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成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武昌区将《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人大一号议案,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武昌区高质量发展。
这些决策的实施和推进,都在进一步鼓舞和激励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不断深耕,为辖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二、立足本职,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先进材料和制造专业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我积极拓展和深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创新领域的研究。
(一)精细钻研,优化科研模式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带领研究团队积极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瞄准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从结构材料的“老本行”,大胆拓展到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将实验室的基础新材料研究,拓展到瞄准行业需求的材料——零部件一体化创制研究;将授课专业从材料基础专业转到当前亟须的智能制造专业;将自己从浸泡在实验室的科研模式,转而深入到企业和产业一线的交流中;将以论文发表为主要科研目标,升级到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探索实践。
(二)精雕细琢,升级培养策略
努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拔尖人才。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培养他们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使命感。“能站在今天的平台,是你们自身的努力,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使命,要把个人的发展紧密地和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对每一名学生说,你不是导师项目的“打工者”,我们是科研领域的“合作者”,不以完成项目任务作为唯一目标,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科技创新的任务,适应未来有组织的科研协同创新模式。
三、认真履职,做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建言者
作为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的责任不光在课堂和实验室里,更应该在代表履职的平台上发光发热。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始终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个方向不断探索、积极建言。
(一)科技创新是根本
做好科技创新文章,是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之路。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协同创新机制不足问题,我提出了“关于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人员交流机制的建议”,“关于打造武昌区科技节的建议”,“关于设立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建议”,建议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人员之间的弹性交流机制,鼓励大学教师以企业特聘专家、科技专员等方式与相关企业对接,提升产业化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科技人员以校外导师等方式参与高校研究生科研与培养。加强对高校科研成果的提前介入与引导,避免科技成果的“流失”。在相关调研基础上,我进一步完成了《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调研报告,并得到了武汉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留住人才是保证
武昌区有大量优质大学生人才资源,做好优秀大学生人才的留汉工作,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岗位需求、职业发展、政策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定位和就业需求之间仍存在不匹配问题。疫情期间,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问题,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留汉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区校联合、做好大学生复学和毕业就业工作保障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大学生人才就业创业的补贴力度,鼓励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与用人企业提供线上注册、招聘、面试、签约等全过程服务;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动态跟踪库,“一对一”设立就业顾问,提供简历辅导、职业测试指导、面试辅导。保障和增加留汉就业大学生人才公寓的供给,并给予一定的租金减免。将科研助理岗位就业大学生纳入人才公寓支持范围,并提供档案、户口办理的支持等。
(三)人才培养是关键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武昌区也是教育强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且先期教育阶段对后期教育阶段之间存在重要影响。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但人才成长规律研究表明,青少年阶段对应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观察到,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存在学习内驱力下降,专业发展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为此,我提出了“关于探索建立全阶段教育和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的建议”,“关于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的建议”,建议引导树立和强化全阶段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跨阶段教育组织和行动方式,发挥不同阶段教育的积极影响和反馈作用,试点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师间的弹性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科技素养教育,拓展他们走进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与技术等科技前沿、接触科学大家的通道,发挥高校科普和创新资源在初等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创新性培养人才的更优路径。
从一名新代表到一名老代表,我始终保持着对履职工作的敬畏和热情,我的代表履职工作也一直在路上,还有许多需要成长和进步的空间。一方面要有久久为功的心态,认识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自己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进一步提升建议的精准性、专业性、系统性。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立足国家需求,坚持做好创新与人才培养本职工作,积极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一线,为辖区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梅青松)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