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程序中,如申请执行人接收了流拍的资产用以抵债,法院对于实际交付抵债资产的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对水土资源污染公益诉讼中存在的损害赔偿金归属、使用和监管制度性存缺等问题,检察院是如何解决的?”
“公安交警部门是如何监管外卖骑手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违规行为的?”
“我再追问一个问题......”
来有去言,问有答语。8月28日,在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一场人大代表对司法机关的专题询问正在激烈进行。
问题直指要害、不遮不掩、辣味十足,回答直面矛盾、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专门召开高质量、全方位、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人大代表涉法建议办理情况专题询问,这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尚属首次。
会议得到了“一府两院”的高度重视。“公检法司”四长不仅亲自参加,而且全部亲自应询,并就进一步办理好、完成好代表建议做出承诺。
“太紧张了,也太过瘾了。我对今天司法机关的态度和应答都非常满意。”问询已经结束,省人大代表、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张丽萍仍在回味中。
聚焦法定职能
在精准有效监督上展现新成效
法治的力量,来自于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进行了专题论述。
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厚植法治社会土壤。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定权利,是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外化载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之问、依法之问、庄严之“问”。人大行使好“询问”这一监督权力,是党的主张、人民的期待、法律的要求、代表的愿望,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工作。本届以来已经累计开展专题询问7次,这其中包括了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卫生、司法监督、审计整改等方方面面,精准地将人大职能的法定性、监督性、庄严性、支持性四者融合在一起,既符合中央精神、法律要求,又适合国情、契合民意,更切实可行,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而这次主题鲜明的专题询问,既是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现实需要,更是支持和保障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积极探索。
聚焦群众关切
在发挥代表作用上展现新作为
今年年初,在牡丹江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意见、批评284件,含涉法建议36件,占八分之一。这其中,既有立案难、执行难这些始终是审判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有“数字法检”这类今年最高法、最高检提出的全新课题,还有公共交通管理类群众一直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人大代表们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观察思考、深入体察民情,了解大量鲜活实情、掌握准确数据以及经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普遍关注又亟待解决的突出现象,有些甚至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入木三分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潜在的可能发生、发展的问题,意在引起“一府两院”的警醒、重视和解决。
长期以来,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主要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和听取并审议有关工作报告进行。但这种监督,代表参与面窄,对审议结果也不甚了解。
“怎么样能最大限度地督办代表建议落实?怎么样能让提出建议的代表了解并参与办理过程?怎么样能让代表了解建议办理结果并直接给予评价?”
工作要抓好,共识少不了。人代会后,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收到代表工委转过来的代表建议,立即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决定采取专题询问这一法定监督方式,创新组织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涉法建议开展情况专项督办。
3月,监司委召开专委会会议,对代表涉法建议进行分析研判。与市公检法司4家单位沟通,人大代表提出的36件涉法建议中,确定责任单位市司法局1件、市检察院1件、市法院6件(1件与检察院共同办理)、市公安局28件。监司委每季度对司法机关涉法建议办理情况开展督办,督促承办部门及时与代表联系,沟通建议办理进展,主动邀请部分代表对重点建议办理进行视察和专项检查。
5月,监司委召开协调会议,与4家司法机关达成共识,成绩是最主要的,问题是重要的,改进是有必要的。涉法代表建议数量同比翻倍,从小处说,代表的满意率还有待提高;往大了说,关系到为谁立法、为谁执法、为谁司法的问题,关系到是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往深入里说,关系到优化法治环境、营商环境,关系到牡丹江的长远发展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可小觑、不可轻视、不可低估。
8月初,监司委召开专题协商会,专委会委员、法律咨询组成员对拟进行专题询问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重新梳理和细化;召集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座谈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代表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11个问询问题。
遍洒英雄帖,华山论成败。监司委向所有提出涉法建议的代表发出了邀请,25人中有18人应邀参加;四城区人大主任、主管副主任、监司委主任和市人大监司委委员、法律咨询组成员、部分机关同志济济一堂,列席会议。
8月28日,专题询问如期而至。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监司委委员、提出重点建议的人大代表等11人代表全市人民15连问(含追问),交通安全、电信诈骗、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立案执行、诉调对接、备案审查,无一不与群众生活和百姓利益休戚相关。精准的问题、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专业的履职素养和负责的履职担当。
专题询问贵在问,重在答。为了增强答的实效性,会议采用电视实拍录像的方式,将摄像机镜头对准每名应询人,并要求应询要客观总结成绩,深刻分析原因,精准找出薄弱环节,提出下一步的具体措施。应询人回答问题之后,询问人还可以进一步追问。
“目前已取消网上立案的考核,当事人可自行选择网上立案或者到法院立案。今后中院将加大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力度,积极落实利民便民措施,让网上立案落到实处,切实减少当事人诉累。”市法院院长韩日强细致地说。
“全市两级院已经积极构建起‘刑事打击+公益保护+损害修复的一体化办案模式,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守护好牡丹江的绿水青山,打造好牡丹江的金山银山。”市检察院检察长任鸿亮动情地说。
“我们从预警宣传、案件打击和源头治理三方面工作入手,打响反诈人民战争,坚决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市公安局常务局长李伟坚定地说。
“我们结合机构改革,严把审核红线,强化动态管理,确保规范性文件清理底数清晰,应清尽清。”司法局长刘晓野严肃地说。
2个小时的激烈交锋,问题更突出、意见更集中、审议更深入、效果更明显。提问,问出了疑惑、问出了要害、问出了责任;回答,答出了原因、答出了对策、答出了承诺;互相之间有问答、有补充,也有观点的碰撞与交锋,形成了我来我往的良好互动,充分体现了“一府两院”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
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是监督更是支持。司法机关更直接、更真诚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广大代表更深切地了解了司法执法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大家看到了长处、体会到了难处,共同坚定了为维护好牡丹江法治环境而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聚焦问题导向
在推进司法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工作干得好坏,不在说的多少,代表心里自有公平的秤。
现场调查问卷显示,在代表提出建议后,相关部门与代表联系1次的占35%,联系2次及以上的占61%;相关部门邀请借助参与建议办理调研、视察等活动1次的占35%、2次及以上的占13%,一次也没邀请的占48%;对相关部门建议办理结果满意的占70%,基本满意的占17%,不满意的占9%。
涉法建议办理情况专题询问答复情况满意度,当场测评、当场回收、当场公布。司法局满意率100%;检察院、公安局满意率96%、基本满意4%;法院满意88%、基本满意12%。
一份份数据,是成绩也是差距,是代表的责任,也是人民的期待。
当前,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 的需求更加突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地体现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合法权益的维护、对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和优良法治环境的期盼。这也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接地气而来、察民情而得的代表建议,问前下工夫,会后也不能“一问了之”“一答了之”,必须说到做到,强化“问”后监督,做好跟踪落实“后半篇文章”。
牡丹江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高忠远郑重承诺,“我们一定充分吸纳代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跟踪督办,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推动开放共融,共同推动法治牡丹江建设再上新台阶、再获新突破,请人民放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及时跟进了解司法体制改革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情况和最鲜活资料,保证司法权的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法官、检察官做到“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保障司法体制改革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各专委会更充分地挖掘代表履职动能,有效拓展代表参与渠道,为代表接地气、察民情创造更多机会,让人大代表建言有机会、出力有舞台,确保代表工作与依法履职同频,与改革发展同行,与时代要求同步。
“一府两院”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等要求,认真办理好代表议案建议,切实将代表建议中的“金点子”转化为履职“金钥匙”,让民意民智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工作决策中,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招硬招,使“民生之盼”变成“群众之赞”。
询问就是推动,回答就是承诺。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最终解’,只有‘更优解’。我们要始终把目光聚焦在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上,以最大限度贴近民意、反映民心来谋划开展工作,让监督既能‘长出牙齿’,又能‘春风化雨’,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满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增进人民福祉,取得最佳效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鸿雁看向未来,目光坚毅、神情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