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刘波:担任人大代表职务的12年履职历程

发布时间:2024-08-24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人大

  我叫刘波,是湖北省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襄阳市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也是宜城市板桥店镇王台村村支书。从2012年担任襄阳市人大代表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了12年,回想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人大代表的身份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前行,不仅见证了自己从青涩走向成熟,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

  “第一次当代表心里很紧张,最怕的是拿不圆。”我们王台村是个移民村,也是一个有着汉族、回族、土家族和彝族的多民族特色村寨。在2004年的时候,我作为新鲜血液成为村委会委员。有了施展身手的平台和空间,我每天都铆足干劲,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领大家种植西瓜、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还动员村民利用丘陵地区资源优势发展肉牛、山羊和土鸡等特色养殖项目,不仅乡亲们赚到了钱,村集体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得益于初生牛犊的冲劲和拼劲,也得益于王台村这个施展抱负的平台,于2012年当选为襄阳市人大代表,并在次年成为湖北省人大代表。

  初任省人大代表,经历过最初的激动和自豪后,我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否胜任代表身份而感到巨大的压力。如何找准问题,怎么提建议,是否具有代表性成为我思考最多的事。最终,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认真听取和收集大家的意见后,我带着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等建议走进了省人大会议现场。结合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我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当时,我认为自己第一次当代表,提的也是基层的小事,能不能得到重视和解决,心里也非常没底。没承想在我发言的时候,其他的代表认真聆听和记录,充满善意和肯定的目光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作为襄阳代表团成员,时任湖北省省长的王国生同志对我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视,不仅详细询问了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并就一些问题细节进行了交流,更是在会议结束后安排了相关部门的同志与我对接,迅速解决了难题。

  如今,即便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那次大会的火热氛围,省领导对基层代表的重视和全体代表们的履职热情都让我难以忘怀,此次会议不仅让我明白了人大代表的含义和重要性,也为以后履职起了好头,开了好局。

  “当代表12年,提了20多条建议,感到很自豪,但也有遗憾。”每年省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总是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衡量一名代表履职成效的重要标准。担任代表职务这些年,我深刻认识到,提出意见建议不仅是代表个人履行代表职责,更是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功夫永远是用在平时。细数当人大代表的12年时间里,我始终发挥自己是农村代表、农民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的优势,聚焦“三农”领域提出了20多条建议,都得到了有效办理和解决,特别是几件涉及基层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至今都让我想起来非常自豪。如多年前在乡镇合并的大背景下,农村很多银行网点被撤销,很多乡亲只能徒步几公里去镇上办理业务,身有残疾或年纪大腿脚不便的村民只能委托他人办理,非常不方便。听到大家的问题反映后,我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普遍征求了意见,发现问题具有普遍性,在闭会期间提出了银行服务网点向乡镇延伸的建议,得到了上级部门高度重视,督促相关银行在农村居民聚集区域增设了多个服务网点,解决了困扰乡亲的难题,方便了大家的生产生活。

  除此之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也是我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也是有过经验教训的。我在刚进入村委班子没多久,就遭遇了干旱天气,由于堰塘、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村子水稻连续三年绝收,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和种粮积极性。为此,我连续走访调研了许多村子,并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出了多条建议,让来自一线、来自农民的声音被上级部门及时听到并予以重点关注,积极争取相应的配套设施和资金更加向基层倾斜。就我所在王台村来说,这些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修堰塘15口,水渠5000米,公路12公里,已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靠天收的被动局面。现在,每当我走在村子里,乡亲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说身边有代表就是好,共产党是真心为老百姓的时候,我都感到由衷地高兴和自豪。

  当然,对于建议的办理和落实也有一些遗憾。比如用地指标的问题。乡村要想振兴,就必须发展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必然不会长久。但农村要想发展产业,就涉及用地,可在保障基本农田的大背景下,想要争取土地指标非常困难,这些年我就发现许多由村集体投资的企业或者农户建设的养殖场都因土地指标问题只能无奈搁置。对此,我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力求用发展的眼光来科学看待这一问题,寻求将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人大代表非常神圣,保持学习提高非常重要,我还要继续努力。”在我的人生当中,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时刻提醒我要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这些年,我陆续参加了各级人大组织的代表履职培训活动30多次,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高自身素养,拉直心中问号的宝贵机会。我们村是多民族的特色村寨,不同民族村民的聚集给村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融合,但民族之间的习俗各异,也对村子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担任两委成员后,我的很多精力都是花在了调解矛盾纠纷上,不仅自己很累,村子精神面貌也始终无法改善,直到我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后,认真学习了基层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如何改善村里治理环境也有了清晰的思路。回到村子后,我现学现用,先后组织成立了由汉族、回族为成员的乡村舞蹈队,通过举办广场舞比赛,促进民族融合交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一段时间下来村民们在尊老爱幼、民主意识、法治观念、文明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向其他代表学习借鉴经验也是我开阔眼界,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三农领域的代表,我经常会和同领域的代表交流农村产业发展经验,在得知宜昌用农民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后,我就主动前往学习考察,回来后就组织动员村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红薯产业,现在全村红薯种植面积达6000亩,每亩可以纯赚4000元,还建起了红薯交易市场、红薯育苗大棚、红薯示范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带动了乡亲增收致富,而这些都是我成为代表后履职经历的注脚。

  时间飞逝,今年是全国和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想自己的履职历程,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完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农村基层一线依法履职,为民代言,以实际行动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落实好、宣传好,使其更加深入人心,让老百姓都说好!(刘波、刘贤东、顾靖)

  责任编辑:李靖


原文链接:http://www.hppc.gov.cn/p/348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代表风采 | 蔡群波:兴企不忘乡梓,倾心为民履职 下一篇: 伍海贤:“小”葡萄释放代表履职“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