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蒙全:坚守田间三十载 稻花香里保丰年

发布时间:2024-08-2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贵港,地处广西的“鱼米之乡”——浔郁平原。六月端午节的“龙舟水”降雨天气,并未让暑热减却半分。

  由于遇上高速路口封闭,记者抵达港南区木格镇良坡村农作物监测站时已是正午时分。全国人大代表、贵港市港南区植物保护工作站站长蒙全,带着同事一上午完成了200多亩试验田的施药工作,正在灌渠里清洗水鞋上的淤泥。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蒙全自农校毕业三十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技推广一线,他现在的日常工作重点就是监测粮食作物病虫害动态,指导农户科学防控。

  “这片试验田里种的都是优质稻,5月中旬发现稻叶瘟疫情,当时已经施了一次药,这次是第二次施药。”没顾上擦拭满脸的汗水,蒙全就领着我们来到他的试验田。

  骄阳炙烤,没有一丝风。稻叶壮硕浓绿,正在抽穗、渐显饱满的稻穗散发出淡淡稻香。仔细观察后,蒙全熟练地拔起一根微微泛黄的稻秆,剥开,几条小虫竟藏在里面啃食。

  “这是二化螟的幼虫,专门钻蛀稻心。2018年开始,我们在这里释放赤眼蜂,‘以虫治虫’。放蜂的成本高,现在我们改为向农户推荐生物农药作为替代,这些药物只会在害虫种群内形成代际传播,对水稻本身不会有‘农残’影响。生物防治是我一直坚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治方向。”蒙全说。

  蒙全的工作深受当地农户的认可。“蒙站长经常来,我家水稻的虫害防治全靠他。”种粮大户黄锦侨打趣地告诉记者,“我们都喜欢叫他‘虫队长’,以前一有虫害苗头,就给他打电话。后来装上了远程虫害监控设备,变成他给我们打电话,提醒要防虫了。”

  “我们搞农技的,日常接触最多的是农户。农作物是他们的‘命根子’,而我的所学,正好就是保住他们的辛苦收成,卖出价、卖上价。”蒙全说。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蒙全懂得农民劳作、期盼丰收的不易。三十年扎根一线,为了减少农作物病虫害,他把大部分时间留在了田间地头,早出晚归走遍了港南区所有乡镇街道,足迹遍布165个行政村,调查农作物面积265万多亩,编写近300期病虫害情报,准确率达到96%以上,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农作物损失。

  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积极走家串户、走访企业工厂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广泛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把群众的所思所想转化成意见建议。他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的建议——“提高农田建设补助标准”、“加大投入支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完善种粮补偿机制”,始终围绕粮食安全保障,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及时回复。

  透过那副已被汗水、泥水沾得不那么透亮的眼镜片,蒙全的目光凝视着远处的田埂,他坦言,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要认识到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必须树牢忧患意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6月1日,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实施,让我们对粮食安全保障更有底气、更有信心。”蒙全对记者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把更多农民朋友的想法心声传递上去,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多提建议,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8/t20240821_4387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李智慧:用智慧助力传统产业振兴 下一篇: 吴惠芳:蹚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