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访谈 > 正文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 为民所想、为民所忧,听老代表们讲述70年前的人大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10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人大

  

  1954年8月5日,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界的400多名省人大代表相聚一堂,他们代表全省人民的意志和期望,庄重地行使着民主权利。

  岁月流金,然记忆犹新。为庆祝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新江苏传媒记者对话三位第一届省人大代表,听他们讲述那段光荣岁月,也记录光阴里的动人时刻。

  “我是农民选上去的代表”

  

  95岁的李玉,常把“我是农民”挂在嘴边。用她的话说,身为农民的自己是被更多农民选上的省人大代表。

  70多年前,李玉还是南京浦口的普通农民,尽管不识字,却是村里的农业好手。“1951年,中央号召我们要搞农业互助,我在浦口村里和4户农民结成了互助组,名字就是‘李玉互助组’。”李玉说,当年的农业生产如火如荼,互助组的成立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几年后,经过村社的层层推选,时任南京市第七区李玉生产合作社社主任的她确定为省人大代表,参加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我一个农民能去省里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想想真是了不起。大家听讲我要去省里开会,都过来提建议或者捎句话。”面对乡亲们的热情,20多岁的李玉高兴之余却也因为不识字显得为难。后来,她叫来村里会计,大伙儿一边反映问题,会计一边记录。等全部结束,李玉对照着记忆和笔记,反复加深印象,直至把内容全部背下来。“农业生产上的问题最多,尤其是病虫害的防治和农业技术指导,还有的人说了农村卫生和村民健康问题。”

  就这样,李玉把乡亲们的叮嘱和疑惑都装进了脑袋里,记在了心尖上,参加了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李玉结识了水稻栽培专家陈永康和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农业界代表,还和他们交流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和提升水稻亩产的方法。“第一届省人大会议后,我专门去陈永康那里参观调研了好几次,把双季稻引进到浦口,还学到了很多的农业知识。”

  

  李玉回忆,第一届省人大会议落幕后,她回到浦口,又凭借好记忆向乡亲们传达了会议精神。更可喜的是,没过多久,农技专家也来到村子,亲自指导乡亲们合理使用化肥,帮助提高粮食产量。此后,李玉进入干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还数次参加农业学大赛,把学到看到的农业技巧和理论知识源源不断地带回村子。

  “我是农民选上去的代表,最关心的还是农业发展。”70年光阴流走,每每回想起一路历程,李玉最牵挂的依旧是农业生产,是关系到亿万人饭碗的粮食。“我种过地,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也希望整个社会更加节约粮食、珍惜粮食。”

  “参加省人大会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再次回想70年前的夏天,老代表周氐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封巨大的信件。“信封很大,上面用大字号写了我的名字。拆开来一看,原来是通知我当选为第一届省人大代表。”时任华东水利学院助教的周氐,在震惊和喜悦中开始准备,要将自己熟悉的水利知识投入到全省的生产建设中。

  8月5日,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如雷,周氐坐在台下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到了下午,他来到农业组参加分组讨论。时值1954年,洪水对江苏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部分地势较低的苏北地区甚至沦为了一片汪洋。水利专业出身的周氐,与参会的另一位代表合写了一份提案上交,重点从水利领域阐述了抗洪抢险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盛建/摄

  “现在的日子跟过去相比,简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能参加省人大会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尽管70年前的许多细节已经模糊,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信念始终根植在他心里。今年是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人大代表履职的方法更灵活,但初心始终不能改变。周氐希望更加年轻的人大代表们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做广大人民的朋友。

  周氐告诉记者,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站在讲台上,但想到能将所学所用贡献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便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能自己当家作主,感觉浑身上下都有股使不完的劲”

  “您提供的我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藏,供‘庆祝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展陈选用……”手捧着鲜红的荣誉证书,鲐背之年的徐建华眼角有些湿润。

  

  反复摩挲端详手中的证书,第一届省人大代表徐建华的思绪一下子回到70年前的夏天:她胸前戴着鲜艳的飘带,以民丰纱厂工人的身份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会上年龄最小的省人大代表之一,当时只有20岁的她收获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夸赞,也得到了许多“照顾”。她回忆说,在现场见到很多代表,大家都亲切地互相打招呼,“问我几岁了、多大了,像长辈问小辈那样,蛮亲的。”

  亲手填写选票、放到选票箱中,举手表决相关决议,这是徐建华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回忆当时的场景,她激动地说道:“我感到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尊重。因为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人、我们的事。我回来之后和厂里生产小组的人讲了这些事,大家都很高兴!”

  抗战胜利后,只有十几岁的徐建华便在纺织厂参加劳动,因此对当时工人的辛劳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说,当时在机器前连续工作12小时是常态。“车不停,人也不停。”因为工作劳累和吃饭不规律,她一度患上胃病。

  常州解放后,旧时代阴霾一扫而空。徐建华说:“刚解放的那段时间,我们有了选举权利等等,大家都很兴奋,能自己当家作主了,感觉浑身上下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劲。”

  “管理人员比我们一线工人工资高出不少,所以大家都要求,工人工资一定要提高。”在担任省人大代表期间,除了要求缩短工时改成8小时工作制,徐建华积极听取工人呼声,还围绕同工同酬、劳动保障、福利待遇等提出了不少建议。

  虽已90岁高龄,她依旧精神矍铄,对于各类大事的关心从未间断。“我们有民主的传统,要把这面旗帜高高举起来。要团结一致、推动改革,让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国家发展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徐建华说。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喻婷 张苏宁


原文链接:http://www.jsrd.gov.cn/xwzx/mtjj/202408/t20240806_5725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江苏新闻广播 | 70年前他们就说:“对人民认真负责”! 下一篇: 闫希军主持召开“深化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改革”专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