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文件及《宜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等相关精神,夷陵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电动车管理“身边事”,坚持问题导向,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扎实推进精准监督,拧紧电动自行车管理“安全阀”,切实保障群众出行权益。
深度调研: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迅速普及,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公共安全带来了压力。今年4月,国务院安委办安排部署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为检视全区电动自行车整治效果,推动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区人大常委会启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专题调研。
前期通过走访人大代表、研究调研方案、组织职能部门集中座谈等方式,专题调研组将此次调研重点明确为体制机制运行、职能职责分工、产品质量监管、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监管、停车充电设施建设及管理、拆解回收管理等6个方面。
“居住楼栋附近是否建有充电桩?”“你们市场这边有商户随意改装、拼装电动自行车的现象吗?”5-6月,专题调研组深入社区、住宅小区、经销商门店,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详细记录各方意见建议,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全方位了解全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情况。坚持边调研边询问,督促解决集中充电、联合工作机制建立等突出问题。
直击病灶:让人大监督“掷地有声”
“调研中发现,全区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体制机制不畅,职能职责不优。相关职能部门责任边界不清晰,安全监管过程中容易发生推诿现象。二是依法监管不严,改装执法偏弱。当前执法人力不够、送检成本高、打击取证难、定性追责难,造成改装车辆仍然普遍。三是设施建设滞后,安全隐患突出。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停车充电问题较为突出。四是宣传教育不广,交通违法较多。多数群众对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标准了解不够。五是回收监管薄弱,事故溯源不深。全区目前还没有专门回收二手电动车和废旧电池的企业,环保部门对电动车废旧电池回收监管力度有待提高。”专题调研报告明确指出条例落实和整治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主要问题,在审议环节引起热烈讨论。
“从产品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监管、路面安全行驶到综合执法和配套建设,在现实生活中各个环节都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需要集中时间和各部门力量统筹推进。”区人大代表、区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魏学军在分析问题时如是说。
对症开方:让部门履职高效精准
对症下药才能治本达标。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问题、靶向施治,在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主任会议上,讨论了《全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专题调研报告》,六个方面的硬核措施得以推出:建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巩固监管工作机制,厘清部门具体职责;从严监管产品质量,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精准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宣传教育执法,切实减少事故发生;补齐短板增强弱项,加强回收溯源监管;深入贯彻国家新标,及时调优整治措施。
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交警部门积极探索科技赋能,进一步优化智能号牌管理系统,确保违法电动自行车可直接溯源查找,突出日常教育引导,及时给予当事人提醒、教育、处罚,全面提升交管水平;发改部门持续强化充电收费价格监管,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充电服务价格标准,同时配合经信、环保部门做好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备案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监管工作台账,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知识培训暨集中约谈会,同参会经营者集中签订《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承诺书》,引导群众识别、购买、使用符合新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及配件……
新征程上,夷陵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打好监督“组合拳”,以“钉钉子”精神开展持续跟踪问效,推动监督见成效、出成果,全力书写民生答卷,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魏学军、赵衎)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