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全国人大代表是钟祥这块热土和百万人民培养的,我就要为人民群众说话,为钟祥建言!”2003年,周家贵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那时的他是一位农民企业家,担任湖北省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他深爱自己的家乡,深爱家乡的人民,一心想着为家乡、为家乡人民多做一些好事、善事,而争取碾盘山水利水电工程落地,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件事。
2024年,距离周家贵第一次到碾盘山调研已过去21年。这些年,“碾盘山”三个字犹如烙印进了他的心里,时刻都惦记着。
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从当初不确定的“纸上项目”,到如今成为汉江梯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周家贵功不可没。
忆往昔,感慨万千;看今朝,心潮澎湃。这一次,已73岁的周家贵又从钟祥城区沿汉江而上,来到他魂牵梦萦多年的地方——碾盘山。这一次,已记不清是第几次。
眼前的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转入初期运行。站在气势磅礴的大坝上,过去多次顶风冒雨实地调研、为项目落地四处奔走的场景,一幕幕地在周家贵的脑海中展现。
当代表,要为老百姓说话
2003年,周家贵刚刚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是钟祥百万人民关注的大工程,也是钟祥历届政府最关心的重大项目。周家贵在代表调研过程中,对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历史和现实有了全面地了解,对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感同身受。作为钟祥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切实当好一个为民履职、为民谋福祉的代表。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实地调研,是2003年年初一个寒冷雨天。我们徒步走在不堪的小路上缓慢前行了很久,鞋子上沾满了泥巴,腿都迈不动。”周家贵对当年调研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最早可溯源于20世纪之初《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对长江、汉江流域水电开发提出的构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汉江流域梯级开发规划获批后,1992年,钟祥市成立了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开发公司,碾盘山工程项目诞生。
工程最初选址于钟祥市境内碾盘山下游2公里的地方,设计装机12万千瓦。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1996年,碾盘山枢纽工程下游的华家湾航运枢纽工程被取消后,碾盘山枢纽工程选址又向下游挪动10公里,定于汉江边一个叫沿山头的地方,装机容量也提高至18万千瓦。投资相应增加后,钟祥市财力物力不具备承担这样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能力,项目最后移交给省水利厅。新坝址远离碾盘山10公里,但碾盘山枢纽工程名称却沿用了下来。
百闻不如一见。新闻里的相关报道、资料里的工程简介,都不如亲自看到。从那次调研过后,他就觉得重担压上了双肩。回头看看身后泥泞的小路,周家贵深知,未来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我着急啊!工程筹建以来,项目一直停滞不前,而比它后立项的兴隆、崔家营等大型水利枢纽纷纷上马。”周家贵回忆道,他去了很多次工程选址地,还走遍了汉江钟祥段过境水道144公里沿线,逐步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与其他项目相比,正逐渐失去优势,直接影响到其作为南水北调补偿工程的可能性。
当代表,要敢于发声、善于建言
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后来成为行家里手,周家贵与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联系程度,是经过一次次调研、经历一次次挫折之后累积和强化起来的。
“这个工程可以极大地改善汉江中游下段和下游上段水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改善汉江中下游农业生态环境形势,对解决丹江口水库移民区落后状况及分蓄洪区民垸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能进一步消除城市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解决城市工业、生活用水问题和汉江中下游航运问题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还能有效地恢复和扩大河滩湿地,对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及提高汉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作用……”谈起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虽已时隔多年,周家贵仍如数家珍。
在调研过程中,周家贵深知上至钟祥市委市政府,下至普通群众,都对这个工程的落地建设及对促推流域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期盼,这成为激励和支撑他积极鼓与呼的不竭动力。
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周家贵提出了《关于增列碾盘山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补偿项目的建议》,并首次得到水利部可以立项的答复。
“得知代表建议的办理结果后,我高兴坏了!”那时,周家贵以为成功触手可及,却未曾想到后面的一波三折。
随后,湖北省相继成立工程领导机构,2004年10月,省水利厅还举行了碾盘山勘测设计合同签字仪式。
正当大家沉浸在工程即将落地的喜悦中时,该项工程却因主体工程投资和库区移民安置、库区两侧堤防立项等一系列问题被搁置。
看着周家贵从最初的激动到眼前的失落,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安慰他说,尽力了就行了,他做得已经过多了,对得起大家的期盼和自己的良心。
“我相信好事多磨,撞了南山我也不想回头。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建议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研究基础上的,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还可以再继续向上争取。”周家贵没有放弃,他说,他要当一个坚守信心和决心的人大代表。
在今后的几年里,周家贵依托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加快该项目筹建步伐的建议,并向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协调国家发改委立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充分运用法定程序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
尽管过程艰辛,但周家贵毫不气馁,于2009年再次向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提出尽快批复《湖北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建议。经过与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反复沟通,他弄清了该工程未将堤防整治和移民安置等纳入同步建设规划要求,导致项目难以立项的最终原因。
对于这一答复,周家贵并不认可,他从多年的实地调研和协调过程中,深知全省上下对这一工程的艰辛付出,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是可以克服和改进的。
“除了发电、航运,还兼顾灌溉、供水、防洪等诸多功能,这是个造福子孙的好工程。”周家贵内心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2010年,周家贵在反复调研和协调的基础上,再次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快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立项的建议。最后,在多方努力下,停滞20多年的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终于迎来转机。
2011年6月29日,碾盘山工程合作开发协议签字仪式在钟祥市举行。2018年2月,湖北省碾盘山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2019年2月,水利部正式许可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初设概算总投资为66.36亿元。
这时的周家贵终于舒了一口气。周家贵无疑是促进项目落地的“幕后英雄”之一,可他却十分淡然,他说,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去做务长远、谋大局的事情。
当代表,是一辈子的事
立诚诚之愿,举赤子之心,善广广之缘,利众众之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周家贵说,人大代表,绝不是一种光环和荣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周家贵先后担任全国、省、市级人大代表职务36年。在连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的十年间,周家贵共提出各项意见建议200余条,很多建议被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市政府采纳;30多条建议被国家采纳写进法律和中央一号文件;他还先后8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审议,踊跃发言,为30多部法律的审议修改,提出建议170多条。
那十年,除了重点追踪、推动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筹建工作,周家贵还留下了“一条”建议坚持到底、9次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言、助推基层“小农水”稳步发展的佳话。
周家贵出生在农村,他深知“最后一公里”的用水难题,是农民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将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田水利、特别是“小农水”建设工作上,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进行广泛调研,连续多年呼吁要以整治大江大河的决心和力度整治“小农水”,并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将他多年来提出的加强水利投入、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加强渠系建设以及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渠建设等建议予以吸收。
在此之后,周家贵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聚焦时代呼唤,又接续提出《关于完善农田水利后期建设管理机制的建议》,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小农水”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
“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就应当为人民代言,替百姓说话,没有任何理由辜负人民的期望。”这铮铮誓言,是周家贵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0年间履职担当、勤勉尽责的生动写照。
围绕十万柴湖移民生活困难的状况,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他在审议发言时,汇报了柴湖移民的困难,并认真整理出《关于加大柴湖扶贫力度的建议》,提出柴湖移民扶贫应由单项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钱物扶贫向智力扶贫转变等三项措施,国家相关部门和省政府认真采纳了周家贵的建议,建议办理工作受到柴湖人民的高度赞誉。
36年的履职之路,周家贵一直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为改善百姓生活发声,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今,周家贵已年逾古稀,对于他而言,一切皆可以变,唯有为民的初心不能变。
挥别过往,他无愧于心;眺望未来,他仍踌躇满志。“一届当代表,终生为人民。”周家贵说,他会一直步履不停,脚踏实地为民做事,真真正正为民解忧,当一个终生为民的代表,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盼,不负脚下这片他深爱的热土。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