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王润涛: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风范——品读《近镜头:温暖的瞬间》

发布时间:2024-07-18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人大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风范

  ——品读《近镜头:温暖的瞬间》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润涛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注定成为永恒。《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是一本由新华通讯社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生动讲述了68幅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精彩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这些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出席重要活动、谋划国内发展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历史性时刻,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领袖风范和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

  从一张张暖心的照片感悟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民。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庄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此走上了引领全党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壮阔征程。从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再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也是恢宏壮丽的民生答卷。

  念兹在兹忧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地方调研期间,经常到老乡家里转一转,亲手摸一摸炕头,试试暖不暖和;翻一翻民生簿,算算增收账;与村民们围坐在火炉旁,探讨脱贫之策……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建党百年之时如期实现。2020年3月10日,在疫情防控的特别时期,总书记来到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情况,细心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这些关爱,润泽人心、凝聚力量。

  贴心交心亲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内心深处,最牵挂的是人民,心贴得最紧的是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继续保持着过去长期养成的深入基层考察调研的习惯。在阜平,盘腿坐在农民家的炕上,和困难群众唠家常;在呼和浩特,跟着聋哑女孩学手语;在北京前门,对胡同服务点的“快递小哥”问冷暖;在井冈山和村民一起打糍粑;自己掏钱为梁家河的乡亲们购买年货;会见老英雄张富清,俯下身,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同北大师生合影时,帮助排队形,询问摄影师“是不是所有人都露出脸啦”。2013年7月21日,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调研视察。作业码头上风大雨急,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积水,并把伞靠向身边的同志。此情此景,迅速在互联网上刷屏。

  公平公正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任务来推进,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来把握,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来指导,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坚决守住的底线来运筹,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谋划,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使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从言谈举止间感佩总书记的博大胸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三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集中彰显了人民领袖的格局境界。

  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千方百计解决矛盾,这是治国理政的重点。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为此,总书记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学校,每到一处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怎么发展,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 GDP 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总书记多次现场考察,多次主持座谈,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思虑长远。

  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装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初级产品,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底气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守底线思维,居安思危,习近平总书记忧之、念之、行之。

  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种文化为内核。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他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2970名人大代表宣读誓词。仪式是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习近平主席面对宪法宣誓,传递出强烈的历史仪式感,让蕴藏的宪法精神被更大限度地感知和接受,促使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更好地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

  从全面从严治党到自主创新;从军队现代化到足球运动;从香港、澳门到敦煌、塞罕坝……岁月峥嵘,天地辽阔,总书记的拳拳之心从未改变。

  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构建和谐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为世界谋大同,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自然延伸,既希望中国人民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过得好,自觉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融为一体。

  致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将和平比作“空气和阳光”,强调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明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与意愿,获得日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倡议增益各国共同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

  对话推动人类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呼吁,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近年来,我国举办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重要多边会议,为促进各国文明交流、共同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出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访农家、进工厂、上码头,跟普通人交朋友、唠家常,平易近人,温暖可亲。透过他的一举一动,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喜欢中国。

  从呈现方式上看编者的匠心独运

  这本书以照片为主线,一张照片,一个故事。照片选用了近景人像,生动展现了人物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给受众以“近”距离的观感体验。照片有不同的视角,却有相同的底色——鱼水情、烟火气。编者用镜头定格经典瞬间,用故事讲述深厚情怀。

  编者以时间为轴线,耐心推进笔下的温情,引导读者在阅读中生发感动、思考与精神共振。通过小故事诉说大情怀,用小切口讲好大道理,在“近镜头特写、长镜头表达”的丰富层次中,拨动心弦、润物无声。

  这本书还综合运用多重丰富元素进行呈现,既可以看文字和图片,也可以扫码阅读新华社客户端的融合报道,将看、读、听融为一体,实现了“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有机统一。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增强了书籍的艺术性,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经典瞬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看这本书时,其实,我更多的是在“读”——“读”文字、“读”照片。这样好的作品,不能仅用眼来“看”,必须用心来“读”来“品”。通过品读这些生动可感的细节和故事,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领袖风范,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原文链接:http://www.hppc.gov.cn/p/345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