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单,记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浙江省龙泉市、松阳县人大聚焦百姓关切事,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助力办实事、暖民心。
“闹心路”变“顺心路”
“水林路路面坑坑洼洼,破坏严重,建议及时修复。”“振兴路与水林路十字路口大转盘影响视线,存在安全隐患。”“振兴路、水林路下雨天积水严重,影响行人、行车安全。”……
打开龙泉市“人大代表履职综合应用基层单元”的后台,关于道路的一条条“民声”清晰可见。
群众反映的道路问题,集中在龙泉市振兴路和水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这是通往龙泉城区的重要交通路口,人流密集、车流复杂。之前,由于大型货运车辆长期负重碾压,原来的硬化路面遭到破坏。同时,路口未设置交通信号灯和指示标志,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民声就是“哨声”。了解这一情况后,人大石达石街道工委立即召集部分人大代表、议事会成员开展了一次集体视察活动,还邀请了有关评审专家、交通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参与,详细了解当前道路存在的问题,形成“建议清单”,至街道有关部门。
街道办事处牵头,对接建设、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在综合考量周边住户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后,制定了加建道路交通设施的方案。
历经3个月,项目落地验收。过程中,人大石达石街道工委多次就红绿灯增设、道路拓宽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
“现在,泥泞路变成沥青路,大转盘变成了红绿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一大烦恼。”上坞村村民刘女士感叹。
人大助力,让垃圾住进“智能房”
智能垃圾桶,是结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智能设备。当人的手或物体靠近投口时,垃圾桶的盖子会自动打开。同时,智能垃圾桶对已满桶会进行警报,防止垃圾气味在桶内溢出。在松阳县大东坝镇黄南村的“智能房”里就有这样一批智能垃圾桶。
自黄南村成为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示范点后,智能垃圾处理站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丽水市人大代表李美爱与大东坝镇人大代表叶建辉等人在日常走访中,有群众反映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后担心垃圾堆放点过近,垃圾站点蚊蝇过多等问题。
李美爱和叶建辉通过走访调研,提出了《关于黄南村垃圾分类投放点相关优化建议》。收到建议后,大东坝镇人大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人大代表前往黄南村进行实地调研,勘察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布局选址。还组织在村会议室召开了商讨会,请村民、网格员、乡贤等人员积极反应问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后,镇人大对各方建议进行分析研判,并形成了详细的报告,向镇农办和经济生态办交办了垃圾分类投放点位优化、加强垃圾清运等相关建议5条,最终确定了智能垃圾桶投放点。
在智能垃圾处理站点施工期间,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该项目开展了2次专项视察活动,并提出了部分点位优化调整、强化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等建议。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黄南村的智能垃圾处理站正式启用,为了让村民使用更加顺畅,李美爱和叶建辉特地组织了一次智能垃圾桶使用培训课。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中,为大家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发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
有了智能垃圾桶,黄南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该设备不仅引导村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还能对分类的垃圾进行实时称重,检测出违规投放行为,进而保障垃圾分类的有效执行。村民们对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新变化,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直言这个实事办得好。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