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正在为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新一轮的巡演进行紧张排练。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因其体量庞大、运作精密,被称作“艺术航母”。近年来,世界越来越关注和期待中国声音。“我们在用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为这一舶来的艺术样式铸魂,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人民风貌的同时,也在让其真正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获得生命力。”许忠说。
在许忠的推动下,上海歌剧院将中国歌剧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相融合,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歌剧作品和影视歌剧作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充分挖掘红色题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富有“海派”气质的舞台呈现红色记忆,激发了当代年轻观众的共情与共鸣,广受欢迎。
无论是在剧院、校园礼堂还是社区舞台,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和眼中的触动,都令许忠激动不已:“这正是中国歌剧的特别之处,它注重精神力量的传递,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旋律和歌唱的同时,感受到一种一脉相承的精气神。”
带着这份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强烈的使命感,许忠不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建言献策。今年,许忠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歌剧艺术文化惠民的建议,希望能在全国推广中小型艺术空间,让更多的老百姓走进这样的艺术空间,欣赏到好的文艺作品。
“这些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措施和推广项目来支持文化艺术的发展。”许忠说,面向基层群众,政府创新推行文化惠民“点单式”服务,“你点,我演”、“你需,我供”的文化服务模式,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提高了大家对文化艺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同时,许忠坦言,文化惠民在实施推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歌剧艺术通常自带‘高大上’标签,有一定准入门槛,受众范围较小,对群众的艺术吸引力还不够。”另外,“市民接触和观赏歌剧的场所较为有限,尽管当前各个城市建成了越来越多的地标性的大型剧院,但惠民普及不能仅仅依靠大剧院,对中小剧场,尤其是社区这类文化艺术阵地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专业引领、有序组织的社区普及还做得比较薄弱。”
如何让歌剧的艺术普及更加深入人心?许忠建议,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歌剧的艺术品质和制作水准;另一方面,应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比如把中小剧场和人民群众家门口的艺术空间作为主要文化惠民阵地,进行内容开拓,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创新活动形式,注重传播和推广方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普及,以扎实的内容提升全社会的艺术氛围和全民艺术素养。”
除了在国内推广歌剧艺术外,许忠也在积极寻求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以前我们说借船出海,而今中国有了自己的‘艺术航母’,注定可以走得更远。”许忠说,“中国歌剧不仅是演给我们自己看的,也应演给世界看。要找到一种全世界都能听懂的声音,讲述我们民族的故事。”近年来,很多中国原创歌剧走向世界舞台,大家都在等那么一天,要让中国歌剧传遍世界。
许忠表示,未来会继续探索,努力创排好作品,将更多真善美的舞台艺术献给人民,让中国歌剧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的美好之声。他也期待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出海”,唱响世界舞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