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研究 > 正文

省林业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 417 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3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苏维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贵州森林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并 进行了认真研究,感谢您对我省森林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 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森林旅游基本情况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优美,全省共建有各级森林旅游地 411 处,面积约 253 万公顷,按级别分,包含世界级 4 处、 国家级 131 处、省级 190 处、县级 86 处,按类别分,包括“二 区、三园、三地”,其中自然保护区 88 处、风景名胜区 71 处,森林公园 88 处、湿地公园 50 处、地质公园 12 处,世界自然遗 产地 4 处、森林康养基地 78 处、自然教育基地 20 处。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科学制定《贵州省森林旅游总体规划》及实施 方案”的建议

  1.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 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国家林业和草原 局“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贵州省“十四五”林草 保护发展规划》等精神,我省编制《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贵州 段)总体规划(2023—2030 年)》《贵州省自然教育发展“十 四五”规划》《贵州省林下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贵州省 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林地利用指南(试行)》,制定《贵州省自 然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自然教育基地评估规范》《自 然教育基地碳中和指南》《自然教育引导员规范》《自然教育径 建设指引》等标准研究及贵州省自然教育 LOGO 设计。 2.按照国家层面统一部署,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省林业局在融合“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上,开展全省自然保护 地整合优化,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三 上三下”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目前整合优化方案已呈 报国家层面,待国务院审批。整合优化后,全省自然保护地 237 处,基本框定梵净山、西南岩溶 2 处国家公园创建候选区,42处自然保护区、193 处自然公园。

  (二)关于“科学规划森林旅游线路”的建议

  1.2023 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印发《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贵 州段)总体规划(2023—2030 年)》,以武陵山片区国家森林 步道为纽带,串联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少数民族特色村 寨,推动武陵山片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2.2024 年 4 月 12 日,第十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体 活动全国旅行商大会活动现场围绕“黄小西吃晚饭”和“爽游贵 州”两大系列旅游产品推荐了十条贵州旅游线路,将茂兰喀斯特 原始森林等纳入全省精品旅游线路。

  (三)关于“丰富森林旅游业态”的建议

  1.因地制宜指导开发森林旅游,截至目前,全省森林旅游 A 级旅游景区有 60 余家,包括梵净山、百里杜鹃、赤水丹霞、荔 波樟江等 5A 级旅游景区,开发有茂兰森林探秘、森林野外体验, 荔波樟江水上森林,安顺药王谷康体保健,黔灵山登山健身,毕 节国家森林公园露营基地等业态,推出了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 湄潭茶海生态园、凤冈茶海之心等以特色经果林为核心的 A 级旅 游景区,进一步提升我省森林旅游产品。 2.2023 年争取到中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中央预算内 投资、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资金共 1.1 亿元,争取到省级财政自然 保护地补助、湿地保护资金 2400 万元,着力提升自然保护地科 研监测、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黔金丝猴拯救性保护等;省级财政安排新一轮世界自然遗产补助资金 6 亿元,持续推进世界 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3.2024 年积极争取省级草原林业改革发展资金 400 万元, 用于支持铜仁市石阡县、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开展武陵山国 家森林步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布置林下体育项目,补助资金 180 万元,支持建设 9 个林下经济体育旅游示范点,吸引游客参 与,拉动旅游经济。2019 年、2022 年分别投入共 550 万元资金, 依托茶园、果园、花园、苗木园等农林产业基地以及乡村旅游景 点,升级发展凤冈仙人岭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石阡百年楠木森林 康养试点基地等森林康养产业。

  (四)关于“着力开发森林旅游特色产品、配套产品”的建议

  2021 年 7 月,贵州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加 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立以省委省政府有关领 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林下经济发展责任纳入市县推动高质量 发展绩效评价考核,高位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是全国首个制定印 发《贵州省林下经济专项统计调查制度》的省份。2021 至 2023 年安排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 3.42 亿元(2021 年 0.85 亿元, 2022 年 1.32 亿元,2023 年 1.25 亿元),支持打造林下种养及 森林康养建设。林业、财政、地方金融监管、人民银行联合出台 “贵林贷”金融产品措施,破解产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我省 林下经济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黔南州、黔西南州林下中药材亩均产值超 6 千元,贵阳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林下食用菌亩 均产值超 1 万元,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林下养鸡亩均产 值超 3 千元。重点布局林下方竹笋、天麻、石斛、茯苓、黄精、 竹荪、鸡、蜂等优势单品,指导各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因地制 宜,实现差异化发展。

  (五)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品牌宣传培育”的建议

  1.加大贵州森林旅游宣传力度,联合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 视台、多彩贵州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开展相关宣传,积极协调 PC 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媒体资源,推出《暮光之城同 款森林!跟着去,邂逅一片幽静时光》《安顺惬意养生游线路推 荐:森林温泉 沉浸洗肺》《一图看懂丨“山地公园省”的“20 分钟效应”》等宣传报道,多渠道、多方面宣传推广贵州森林旅 游、森林康养品牌。 

  2.围绕贵州特色森林旅游资源,进行重点打造、重点突破, 创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森林康养公共品牌“乐享贵山贵水”及LOGO, 提升贵州森林康养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的 发展。依托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推动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市)、 森林康养小镇和森林康养人家建设,大力培育地方森林康养品 牌,涌现出“要健康到凤冈”“要想身体好常往道真跑”“瀑乡 安顺康养圣地”等地方品牌。在 2017 年、2021 年生态文明贵阳 国际论坛上成功举办“大生态+森林康养”“森林康养·中国之 道”主题论坛,引发业界、学界的广泛关注,发出贵州森林康养好声音。

  3.依托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我省优质的自然资源,丰富 的动植物资源,较好的宣教馆和动植物标本馆等教学设施,初步 形成了“自然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基地+森林康养” “自然教育基地+研学旅行”“自然教育基地+中小学校”等以教 育与自然体验活动有机地结合的模式。在“全国生态日”“世界 湿地日”“贵州生态日”“首届阿哈湖观鸟大赛”等各大节日面 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持续开展宣传工作及各类自然教育活 动。贵阳市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省国 有龙里林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等自然教育基 地累计开展活动 40 余次,受众人数达万余名。 

  4.支持举办林下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参赛者旅游消费。近几 年重点以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为载体,举办了“多彩贵 州”自行车联赛、“奔跑贵州”山地跑系列赛等自主 IP 赛事, 围绕森林办赛事、聚人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和 游客前往参观体验。

  (六)关于“加强森林旅游人才队伍培养”的建议

  2021 年 3 月 12 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以下简称《目录》),《目录》中涉及森林旅游类的专 业有中职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610204)、康养休闲旅游服务 (740103),高职的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410210)、森林和草原资 源保护(410206)等。目前,我省中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740103)专业布点数有 8 个,在校生近 600 人,为我省康养休闲旅游行业 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供给保障。我省共有 31 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旅 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等旅游类 专业,在校生超过 1.8 万人,为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 撑。近年来,为加快旅游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旅游 人才供给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现有 14 所中职学校与 8 所高职院校通过“3+3”中高职贯通,协同推进旅游管理与服 务专业人才培养。2023 年,推动 6 所中职学校与省内 4 所应用 型本科院校开展旅游管理类专业“3+4”中本衔接培养,协同推 进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长学制衔接培养,旅游人才成长渠道进一步 拓宽。

  (七)关于“建立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旅游 示范基地”的建议

  截至目前,全省已投入 1 亿元体育旅游专项资金,创建了 38 个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4 个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2 个体育特色小镇、培育了 11 条体育旅游黄金线路,通过支持项 目培育骑行徒步、丛林穿越、温泉康养等体育业态,发展森林旅 游。贵州多个符合条件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 质公园和科普场馆先后建立了自然教育基地,2023 年共挂牌 300 处自然教育基地,全省达到 320 处(其中自然保护地 200 处), 自然教育基地数量全国第一,为全省自然教育快速发展奠定基 础。2023 年 11 月,《中国绿色时报》头版头条刊发《自然教育,播种绿色未来的贵州实践》,并将自然教育模式创建纳入省级林 长制考核,确保创建成效。如,赤水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丹霞赤水 世界自然遗产地于 2019 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牌为贵州省科 普教育基地、科学出版社授牌为赤水丹霞研学基地,于 2022 年 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授牌为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普基地。2023 年, 赤水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联合赤水桫椤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展 10 余次自然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公 众积极参与,大力推进了赤水河自然教育工作的开展。 

  贵州省林业局

  2024 年 6 月 27 日 

  (1.此件主动公开;2.联系人:徐 蕊,联系电话:18008510901)

  


原文链接:https://www.gzrd.gov.cn/gzdt/dbgz/yajy/202407/t20240701_849354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省林业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 568 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篇: 省林业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 169 号建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