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大调研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荆门质询第一案,刚性监督的一次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23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人大

  2005年2月,荆门市出了一个大新闻:在当月举行的荆门市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范士强、周健等15名龙泉代表小组的代表向大会主席团提出了《关于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的3号建议为何得不到落实》的质询案。那时,我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定点联系龙泉代表小组,小组开展的重要活动,都会应约参加,因此有幸见证了该质询案提出和办理的全过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对该质询案的起因、发展、结局以及产生的效应作了一次复盘,与大家分享。

  (一)时间追溯到2000年,那年2月14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并作出决定:实施荆门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退市进郊”,拆除位于市中心的农贸批发市场,其批发功能由东宝区、牌楼镇和新生村三级联手在城郊投资新建杨家桥市场承担。三年过去了,农贸市场“退市进郊”情况如何?2003年12月,荆门市龙泉代表小组根据年度活动计划,组织代表就此开展调研,为参加即将召开的代表大会做准备。我应约参与了这次活动。代表们进市场,访市民,察民情,收集到不少“一手资料”,那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代表们来到苏畈桥市场调研时,有不少居民闻讯过来反映情况,其中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拉住周健代表的手激动地说 :“周代表,自从这个农贸批发市场开市后,装满农副产品的货车在家门口川流不息,我们再没过上安宁日子。批发业务多在凌晨1点至6点进行,拉货车子的轰鸣声,买卖双方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噪音大,吵得我们睡不好觉。”周边的居民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吐着苦水,大致意思是:市政府曾将这个农贸批发市场迁到了杨家桥,不知什么原因,不到两年,批发业务又恢复了。他们要求代表们帮助代言,督促政府把这个批发市场真正迁走。在现场,代表们还亲眼看到,交易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随处都是,污染环境,也影响文明城市创建。当天,代表们来到杨家桥市场,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有商户告诉代表,这个市场是区、镇、村和40个商户共同融资2700万元建设的,建成投入使用后,头两年经营还可以,自2003年初起,由于苏畈桥市场违规恢复批发业务,造成这里的市场有场无市,生意惨淡,商户们无法继续经营,已关闭了大半。

  在调研中,代表们还发现一个突出问题,即负责苏畈桥农副产品批发经营的贸易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大都由区农业部门职工筹集,法人代表是该部门的在职人员,管理者多为农业系统下岗职工。代表们深入分析后认为,市政府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政策不能有效实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存在利益之争,政府在管理上存有漏洞。

  为此,在2004年元月召开的市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周健等14名代表联名提出了《认真落实“退市进郊”决策,整治规范农贸批发市场》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转为建议办理,编号为3号建议。至此,市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正式进入代表监督视野。

  (二)2004年3月中旬,市政府将3号建议交由市经贸委承办。随后,承办方对苏畈桥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由于方案的落实遇到阻力,办理没有效果,代表和人民群众均不满意。此后,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会议纪要,责成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整治,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未能巩固。同年6月,代表向市政府主要领导书面反映意见,认为3号建议办理牵涉的职能部门多,要求由市政府直接办理。时任市长刘力作出批示,责成孙成海副市长领办此案,限期解决代表反映的问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年8月25日,代表们暗访3号建议办理的进展情况,我也参与其中。记得凌晨时分,代表们分别察访了苏畈桥和杨家桥两个市场。虽是夜深人静,苏畈桥市场仍然车水马龙,批发业务依然火爆。杨家桥市场却冷冷清清,不见人气。“退市进郊”决策成了一纸空文。当时,代表们面色凝重,明显感觉到他们对3号建议的办理结果不满意。

  面对这种状况,在2005年2月底举行的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范士强、周健等15名市人大代表向大会主席团提出了《关于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的3号建议为何得不到落实》的质询案,要求市政府“对造成这种局面究竟是政府决策失误,是政府不作为,还是部门利益挑战政府权威?”等问题作出答复。

  大会秘书处收到质询案后,经过审查,认为该质询案质询的对象、内容、提案的时间和法定人数等都符合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也符合大会主席团提质询案的要求,并及时向大会主席团报告了审查结果。大会主席团听取审查报告后,重点就质询案的答复形式和答复时间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表决,最终决定交由市政府在本次会议期间书面答复提质询案的代表。

  (三)在第三次全体会议期间,市政府虽对质询案及时进行了书面答复,但提质询案的大多数代表认为,答复内容缺少“干货”,对答复结果不满意。

  为推动政府把质询案办理好,当年3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代表座谈会,由市政府负责人就质询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答复代表。会议由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张之麟同志组织。提出质询案的全体代表参加了会议。市长刘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生教、副市长孙成海出席会议。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相关专(工)委和研究室、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室座无虚席,一边是提质询案的代表,一边是政府官员,我和“一报两台”的记者坐在另一边。张之麟副主任先讲明开会意图,希望大家对农贸市场“退市进郊”工作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参会人大代表一致表示,代表们提出质询案,不是找茬子为难政府,而是添动力推动政府改进工作。周健代表说,更好地落实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是一件利民的好事,要有硬措施,坚定不移抓下去,抓出市民满意的结果。王家玉代表说,整治工作雷声大、雨点小,专班一撤就恢复原貌了,关键是政府下决心还不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熊文银代表说,部门利益作怪是影响决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必须与部门利益脱钩……参加座谈会的代表纷纷发言,一针见血。

  市商务局、农业局、工商局等部门相继就有关问题向代表一一作出答复。最后,刘力市长诚恳表态:“代表对政府提质询案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促进,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市长办公会既定的管理目标和工作任务,切实把苏畈桥市场整顿好,把杨家桥市场发展好,向人大代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属各新闻媒体均对这次座谈会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报道。

  同年5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质询案的办理情况和对苏畈桥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审计情况的报告,部分人大代表列席会议。讨论中,代表们充分发表意见,一致认为:‘两桥’市场整顿、规范不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门利益在作怪。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党政机关兴办实体必须脱钩的精神,将苏畈桥农副产品经营公司与市农业主管部门彻底脱钩,使其完全按市场规则运行。代表们的发言得到了主任会议的肯定,并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了市政府。

  (四)为把质询案提出的各项问题有效解决,在市政府当面答复代表后的短短3个月中,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大督办力度,相继3次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办理情况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办理工作有序实施。龙泉代表小组也多次采取调研、明察暗访、约见等形式,跟踪督促办理工作加快落地。市长刘立、分管副市长孙成海多次听取整顿工作情况专项汇报,及时研究整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组建专班,强化措施,真抓实办,推动办理工作稳步推进。

  当年5月以后,苏畈桥市场违规经营得到遏制,杨家桥市场人气复苏。据工商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当月进入杨家桥市场从事批发业务的车辆和交易量分别是整顿前的十倍以上。

  通过这次集中整顿,苏畈桥市场违规经营状况最终得到了遏制,荆门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和卫生状况也有了明显改观,尤其是市中心从事农副产品批发业务所带来的扰民现象有了根本性好转。广大市民对中心城区农贸批发市场“退市进郊”的决策予以充分肯定。

  6月2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举行第33次会议,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苏畈桥市场和杨家桥市场的经营秩序整顿情况的报告,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应邀列席会议。主任会议的成员和代表均对报告表示满意。至此由部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我市有史以来第一起质询案引发的农贸市场经营秩序大整顿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五)事件发生后,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及时利用好这一工作契机,组织相关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荆门日报》《人民代表报》分别在头版头条刊发通讯,对该质询案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报道,省人大常委会《楚天主人》杂志登载《荆门,质询第一案》,对这起质询案进行了深度剖析。2006年初,《荆门,质询第一案》通讯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人大好新闻二等奖。

  荆门质询第一案,是该市人大运用刚性监督方式开展监督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2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当年的情景,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我深深感到:市人大常委会是市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坚强后盾,从本起质询案的提出、答复,再到办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主任会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代表履职才会底气十足,才会力量无限。人大代表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在依法履职的过程中,只要紧紧抓住民生民意民心,依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依法运用好刚性监督方式开展工作,并把看准的问题,一抓到底,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监督效果。这个质询案的圆满解决,也折射出市人民政府强烈的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和公仆意识,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置于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之中,依法行政,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如今,荆门中心城区农贸批发市场早就完成了“退市进郊”工作,如多辉农贸批发市场、惠民蔬果批发市场等全部迁出了市中心,建在了城市郊区,而且辐射力强,生意兴旺,既优化了城市布局,又提升了城市品位,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从这个意义看,20年前市政府作出将中心城区农贸批发市场全部“退市进郊”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运用质询这种监督方式推动政府将决策实施到位,也是恰到好处的。无论从人大还是政府的角度来看,都是做的一件功在当时、利在当今和未来的好事实事。(朱德银)

  责任编辑:李靖


原文链接:http://www.hppc.gov.cn/p/343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李兰祥: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下一篇: 理论强才能人心齐